中国院子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内,为山东省第三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及青岛市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项目由大众报业集团投资,青岛半岛书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中...
2018-08-16 11:05
来源:半岛+阅读 (84171)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记者 黄靖斐 图/半岛记者 贾馨儒
提到何赛飞,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三姨太、《大宅门》的杨九红、《孝庄秘史》的海兰珠以及《色戒》中打麻将的萧太太。其实,何赛飞最早以越剧成名,8月15日,她就在中国院子南方6号院水邑山环内,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何赛飞从越剧看传统艺术审美观》为主题,讲述越剧里的美学理念,分享自己数十年越剧、影视表演生涯中的心得体会。现场她演唱了越剧电影《红楼梦》的一段插曲,对青岛“茂腔”演员的表演也高度赞赏。
青岛印象:中国院子有江南的精致
当天的讲座主题来自唐朝诗人徐凝的“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很多人说,看到这首诗就能想到何赛飞。她在影视剧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传统女性形象,《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三姨太、《大宅门》的杨九红、《孝庄秘史》的海兰珠以及《色戒》中打麻将的萧太太,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含蓄的旧时女子形象,不用看到她本人,听到她的声音,就能想象到她身上那种古典韵致的美。虽然大家对何赛飞的印象一直是温柔端庄的江南女子,采访中,她却自认不是个精致女人,“我也有女汉子的一面,来青岛也要喝啤酒、吃海鲜”。对于年龄她不刻意回避,“我现在已经是老太太了啊,再扮嫩太吓人了”。何赛飞对青岛的印象很好,“五六年前来过,这次来又刷新了对青岛的印象”。她对中国院子也不吝赞美,“上午到中国院子拍照,虽然是在青岛,但整个氛围有南方城市的精致,曲径通幽。在错落的庭院中散步,恍惚回到了江南。这样的场景我是常接触常走进的,演影视剧年代戏,古典女子居住的环境就是这样”。
“同台”演出:赞青岛地方戏有独特神韵
熟悉何赛飞的都知道,她是越剧演员出身,早在拍戏之前,她就是越剧的“名角”,以《五女拜寿》、越剧电影《红楼梦》等经典名剧而红极一时。当天何赛飞《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何赛飞从越剧看传统艺术审美观》的讲座,也吸引了多位演唱青岛地方戏的茂腔演员。何赛飞不仅现场演唱了一曲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插曲,还邀请了一位演员上台演唱了一段茂腔。何赛飞表示,“之前只是听说过茂腔,这次是第一次听到演员演唱,非常荣幸。”她和茂腔演员分析了唱腔中的“调”和拍,点评了她的唱法和技巧,对其予以高度赞赏。
对于有人说茂腔听起来没有越剧“婉转柔美”的评价,何赛飞对于“美”坚持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没有绝对的美,对的就是美的,青岛地方戏有着青岛独特的神韵。茂腔是在青岛这一片山水、土壤中成长的,表达的情绪就是青岛人的情绪,在我听来,越剧和茂腔各有各的美。”
坚持“戏好”:80岁也是可以做主角的
虽然是戏曲演员出身,但何赛飞出演的许多影视剧,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有不少戏曲的唱段。谈到戏曲对表演的影响,她认为,“在我这么多年的影视创作中,内在的力量来自于之前十几年戏曲表演打下的扎实基础,这些基本功底对塑造艺术形象有很多的帮助。我拍的影视作品,有剧中戏,也有古装剧,所饰演的角色无不体现着典雅、内敛的美学气质,恰恰和中国戏曲的韵味是契合的。”
目前,有不少影视演员都是戏曲出身,像秦海璐、李沁等,在“转行”的过程中是否有其局限性?何赛飞坦言,“有的演员在演生活剧时会不由自主带入戏腔,全身都是戏味,但关键还是看演员的可塑性。对于我来说,如何在表演生活剧时不要露出戏曲的痕迹,在做了一番努力后,很快就适应了。”何赛飞认为,影视表演时需要去掉一部分戏曲感,但有时候还要偷偷地拿过来一些巧妙利用。
对于很多女演员年纪大了戏路窄,只能演一些婆婆妈妈的戏,何赛飞认为,这和演员的价值观及个人话语权有关,“关键是拍好戏、拍观众喜欢看的戏,如果坚持这一点的话,我觉得80岁也是可以做主角的。”何赛飞说,现在的自己“随遇而安”,对角色要求没有偏好,剧本好就可以,“喜欢舞台戏,下一步打算拍舞台剧。”
戏曲传承:走进小学推广越剧
何赛飞的生活中除了拍戏,也在推广戏曲。“中国戏曲讲究含蓄,美不是模仿,需要以文化为基础的内在积淀,很多外国人穿旗袍也好看,但没有那种韵味。我现在走到哪里都说,让孩子们多学点戏曲,哪怕不唱,可以学学身段,不但形体上会比较有美感,精气神都会不一样”。
虽然现在经常提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何赛飞认为,大众还是很少把传承落到实际行动上,只是愿意在网络上粗略地了解,“拿戏曲为例,以前可选择的职业比较少,学习是因为谋生的路子少,不是大学生,就只能学门技术、学门手艺,但是现在就业面广了,沉下去学戏的人就少了”。何赛飞认为,戏曲演员的路很难,“首先对嗓子要求很高,需要从小开始学,可能长大一变声,嗓音变了就不适合演戏曲了,个子高了不行,太矮也不行,除此之外,戏曲演员需要一定的文学知识,要揣摩角色内心。”戏曲演员要求高,但真正就业路子又很窄,“现在学习戏曲的都只剩信仰和情怀了”。
何赛飞认为,具象、可触摸到的东西才是能传承下来的,而传承是要人去做、有人去学的,推广戏曲要先保证戏曲演员的收入,吸引有天赋的“苗子”,吸引更多的人从事这项职业,戏曲才能真正地传承下去。“我现在对接了北京的一个小学,会不定时地去学校教一些小学生唱越剧,平时也会给他们看看演出的成品,会把动作从头到尾分解,一个个动作都拍了,词也是一句一句念完,再发给他们。北京人学越剧很不容易的,要让孩子们看懂、听懂,他们才会有兴趣。”
提到何赛飞,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三姨太、《大宅门》的杨九红、《孝庄秘史》的海兰珠以及《色戒》中打麻将的萧太太。其实,何赛飞最早以越剧成名,8月15日,她就在中国院子南方6号院水邑山环内,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何赛飞从越剧看传统艺术审美观》为主题,讲述越剧里的美学理念,分享自己数十年越剧、影视表演生涯中的心得体会。现场她演唱了越剧电影《红楼梦》的一段插曲,对青岛“茂腔”演员的表演也高度赞赏。
青岛印象:中国院子有江南的精致
当天的讲座主题来自唐朝诗人徐凝的“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很多人说,看到这首诗就能想到何赛飞。她在影视剧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传统女性形象,《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三姨太、《大宅门》的杨九红、《孝庄秘史》的海兰珠以及《色戒》中打麻将的萧太太,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含蓄的旧时女子形象,不用看到她本人,听到她的声音,就能想象到她身上那种古典韵致的美。虽然大家对何赛飞的印象一直是温柔端庄的江南女子,采访中,她却自认不是个精致女人,“我也有女汉子的一面,来青岛也要喝啤酒、吃海鲜”。对于年龄她不刻意回避,“我现在已经是老太太了啊,再扮嫩太吓人了”。何赛飞对青岛的印象很好,“五六年前来过,这次来又刷新了对青岛的印象”。她对中国院子也不吝赞美,“上午到中国院子拍照,虽然是在青岛,但整个氛围有南方城市的精致,曲径通幽。在错落的庭院中散步,恍惚回到了江南。这样的场景我是常接触常走进的,演影视剧年代戏,古典女子居住的环境就是这样”。
“同台”演出:赞青岛地方戏有独特神韵
熟悉何赛飞的都知道,她是越剧演员出身,早在拍戏之前,她就是越剧的“名角”,以《五女拜寿》、越剧电影《红楼梦》等经典名剧而红极一时。当天何赛飞《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何赛飞从越剧看传统艺术审美观》的讲座,也吸引了多位演唱青岛地方戏的茂腔演员。何赛飞不仅现场演唱了一曲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插曲,还邀请了一位演员上台演唱了一段茂腔。何赛飞表示,“之前只是听说过茂腔,这次是第一次听到演员演唱,非常荣幸。”她和茂腔演员分析了唱腔中的“调”和拍,点评了她的唱法和技巧,对其予以高度赞赏。
对于有人说茂腔听起来没有越剧“婉转柔美”的评价,何赛飞对于“美”坚持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没有绝对的美,对的就是美的,青岛地方戏有着青岛独特的神韵。茂腔是在青岛这一片山水、土壤中成长的,表达的情绪就是青岛人的情绪,在我听来,越剧和茂腔各有各的美。”
坚持“戏好”:80岁也是可以做主角的
虽然是戏曲演员出身,但何赛飞出演的许多影视剧,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有不少戏曲的唱段。谈到戏曲对表演的影响,她认为,“在我这么多年的影视创作中,内在的力量来自于之前十几年戏曲表演打下的扎实基础,这些基本功底对塑造艺术形象有很多的帮助。我拍的影视作品,有剧中戏,也有古装剧,所饰演的角色无不体现着典雅、内敛的美学气质,恰恰和中国戏曲的韵味是契合的。”
目前,有不少影视演员都是戏曲出身,像秦海璐、李沁等,在“转行”的过程中是否有其局限性?何赛飞坦言,“有的演员在演生活剧时会不由自主带入戏腔,全身都是戏味,但关键还是看演员的可塑性。对于我来说,如何在表演生活剧时不要露出戏曲的痕迹,在做了一番努力后,很快就适应了。”何赛飞认为,影视表演时需要去掉一部分戏曲感,但有时候还要偷偷地拿过来一些巧妙利用。
对于很多女演员年纪大了戏路窄,只能演一些婆婆妈妈的戏,何赛飞认为,这和演员的价值观及个人话语权有关,“关键是拍好戏、拍观众喜欢看的戏,如果坚持这一点的话,我觉得80岁也是可以做主角的。”何赛飞说,现在的自己“随遇而安”,对角色要求没有偏好,剧本好就可以,“喜欢舞台戏,下一步打算拍舞台剧。”
戏曲传承:走进小学推广越剧
何赛飞的生活中除了拍戏,也在推广戏曲。“中国戏曲讲究含蓄,美不是模仿,需要以文化为基础的内在积淀,很多外国人穿旗袍也好看,但没有那种韵味。我现在走到哪里都说,让孩子们多学点戏曲,哪怕不唱,可以学学身段,不但形体上会比较有美感,精气神都会不一样”。
虽然现在经常提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何赛飞认为,大众还是很少把传承落到实际行动上,只是愿意在网络上粗略地了解,“拿戏曲为例,以前可选择的职业比较少,学习是因为谋生的路子少,不是大学生,就只能学门技术、学门手艺,但是现在就业面广了,沉下去学戏的人就少了”。何赛飞认为,戏曲演员的路很难,“首先对嗓子要求很高,需要从小开始学,可能长大一变声,嗓音变了就不适合演戏曲了,个子高了不行,太矮也不行,除此之外,戏曲演员需要一定的文学知识,要揣摩角色内心。”戏曲演员要求高,但真正就业路子又很窄,“现在学习戏曲的都只剩信仰和情怀了”。
何赛飞认为,具象、可触摸到的东西才是能传承下来的,而传承是要人去做、有人去学的,推广戏曲要先保证戏曲演员的收入,吸引有天赋的“苗子”,吸引更多的人从事这项职业,戏曲才能真正地传承下去。“我现在对接了北京的一个小学,会不定时地去学校教一些小学生唱越剧,平时也会给他们看看演出的成品,会把动作从头到尾分解,一个个动作都拍了,词也是一句一句念完,再发给他们。北京人学越剧很不容易的,要让孩子们看懂、听懂,他们才会有兴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