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戏图】儿时过家家 长大疼爹妈

2018-11-04 13:52 半岛网-半岛+阅读 (45889) 扫描到手机

文/图 沈嘉荣

上世纪60年代前,儿童游戏多有“过家家”,后来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孩子金贵了,养在家里轻易不让外出,“过家家”的游戏就少见了。

“过家家”是儿童模仿成年人的角色扮演游戏,其产生年代久远。“过家家”是北方的叫法,南方叫“做人家”,再往南,台湾小朋友称这种游戏为“扮家家酒”。

“过家家”有两类,一类是模仿家庭成员的生活,由几个小朋友(或家长参与)分别扮演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孩子”“宠物”等,利用简单的道具(也可不用),模仿成人日常家庭活动。如做饭、上班、照顾孩子,初步建立家庭概念。

过家家“家里”的家具一般只具有象征和虚拟的意义,可能两块砖头拼在一起就是桌子,洋娃娃就是妹妹,小纸片就是钱,如果再有一些小篮子、小锅、小碗等小道具,就是宝贝了。

小时候有小商贩走街串巷,卖一种三角包的甘草粉,一分钱一包,打开一看,甘草粉里裹着一把小锅铲。明天再买,打开一看,里面裹着一把小菜刀。所谓小铲小刀都由小铁皮压制成,不过两三厘米大小。小朋友凑一凑,家把式就全了。而甘草粉甜甜的,小朋友也愿意吃。

游戏时,男孩戏份简单,一般带起大人帽子,夹起大人皮包,装成“爸爸”上班,“再会再会!”开场节目就结束了。而女孩的戏份就重,抱着布娃娃又抱又哄又教训,间或也可以打打娃娃的屁股。烧饭更是重头戏,找几粒爆米花,用小刀切成小片,放在锅里煞有介事地炒呀炒。“小爸爸”下班了,拿着几张小破纸片当做“工钱”交给女孩,而女孩会郑重地接过“工钱”,放到围涎的兜兜里。

据说,小时候玩过“过家家”的孩子长大后都比较体谅父母的不易,成家后也轻易不会离婚。

另一类扮演的内容略有不同。除模仿家庭成员外,还有医生等成人角色(通常是照顾者及被照顾者),彼此互动。由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妈妈”“孩子”“警察”“售货员”“医生”等,学习成人的日常社会活动。如指挥交通、逛商场、买菜、看病等,了解遵守交通规则、购物等基本概念,或进行一个虚构的角色扮演故事。

亲子游戏时,父母和孩子一块儿“过家家”则是接近孩子、了解孩子,引导孩子学习良好的待人接物方式的好机会。游戏时要让孩子充分地表演,而过家家的趣味主要在对话、想象和创造的过程,还有模仿成人、扮演服务者的满足感。对幼儿来说,现实世界通常少有扮演服务者、决定者的机会,因此尤为珍惜。但对于比较小的幼儿,玩过家家时要注意玩具的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