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首届"十佳"民警警嫂评选启动 看候选人风采

2018-12-13 07:11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44409)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记者 孙桂东 吕晓平

他们不惧危险勇斗歹徒,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用行动诠释铮铮誓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警察”;她们自立自强勇挑重担,当好贤内助撑起家庭“半边天”,她们有个相同的称号叫“警嫂”。首届青岛市新时代“十佳人民警察”和“十佳警嫂”评选活动日前正式启动,候选人有着怎样的风采?请看我们为大家带来的系列报道。

民警杨瑞玉

克己从严炼出沿海“守护神”

  岛城靓丽的海岸线全国闻名,游人们慕名而来欣赏美景时,有一群人在默默保护着他们的安危。市公安局市南分局巡逻警察大队副大队长杨瑞玉从警27年来,无论严寒酷暑,始终坚守一线,他训练出来的队伍,如今已经成为了岛城沿海一线的“守护神”。

宽严并济,寒风中练出过硬队伍

  12月11日,岛城雪花飘飘,海边寒风凛冽。“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在寒风当中,杨瑞玉不断发出号令,参加拉练的队员们都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完成着各种动作。在冬天,有时候每天顶着寒风在室外巡查十几个小时,嘴唇干裂、脸上爆皮、手脚冻得直哆嗦,他总是默默坚守。如果遇到有队员生病发烧,他都主动替岗,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保证队员的休息。

  生活中体谅照顾队员,但对待训练的杨瑞玉却是一丝不苟、严格要求,无论民警还是特勤,无论是拉练还是执勤,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按标准完成规定动作。在一次五公里拉练中,半程时个别队员渐露疲态跟不上队伍,其他队员见状想上前搀扶,却被杨瑞玉制止,自己陪着队员边跑边鼓励。他总是对队员们说:“面对艰难困苦,任何外力都是不确定的,只有自己树立坚定的信心,依靠自己战胜它,你才会成长和成功。”这成为全队同志的座右铭。同时,他立足于实战,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和训练大纲,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组织训练、考核和拉动演练。正是通过他的积极努力,打造出了一支素质过硬、装备精良、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队伍。

一丝不苟,酷暑中揪出狡猾嫌犯

  早在2010年,当时有多辆公交车先后在八大湖周边公交线上被钢珠枪或者弓弩击破车玻璃,案发时间又大都集中在清晨或者深夜,有着夜色掩护,行迹很难摸清。当时担任八大湖派出所副所长的杨瑞玉临危受命,对案件的各种蛛丝马迹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侦破工作。

  8月的青岛,高温高湿,天气闷热。为了快速破案,杨瑞玉同志带领十几名民警在短期内走访了数百名群众,迅速收集到大量线索。随后,带领民警夜以继日地进行线索比对和案情研判,不放过每一个蛛丝马迹和案发时间前后出现的可疑人员及可疑车辆。查明嫌疑人后,杨瑞玉亲自带队实施抓捕,及时消除了乘车群众的安全隐患。

  虽然已经过去八年的时间了,但是杨瑞玉回忆起当时的破案过程,依然记忆犹新:“青岛的8月天气很热,我们十几名办案人员都在埋头专心侦查,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干了又湿,同志们被蚊子咬的浑身是包,但是想起肩负无数群众的安危,便又义无反顾的投入侦查工作中,有时连续几天几夜不能合眼。还好最后能及时破案,到现在我还很清楚的记得案件侦破的各种细节。”

子承父业,坚守中传承公安精神

  从警27年来,加班备勤早已成为家常便饭,日常的超强度工作,使得杨瑞玉的血压持续居高不下,耳朵也发炎溃烂,但他没有抱怨退缩,照常加班加点冲在勤务一线,据杨瑞玉介绍,他的父亲也是一名从警40多年的老公安,公安精神也一直在家中传承,因此,对于自己特殊的工作性质,杨瑞玉也很感谢家人们的理解,杨瑞玉表示:“面对这些,我也只能用更加努力的工作,去保护千家万户的安宁,让群众放心。”

民警李英军

九死一生不言累 “拼命三郎”获嘉奖

  2018年5月份,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市公安局市北分局治安二大队副大队长李英军在执行任务时多次吐血,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一度病危。在历经大手术、输血4500毫升九死一生后,病床上的他仍然坚持工作。李英军,是同事们眼中执行任务时不分昼夜的“拼命三郎”,是居民们眼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好民警。

隐瞒病情,坚守岗位

  12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公安局市北分局,55岁的李英军给人十分果断、干练的印象。李英军说,经历过一次大手术后,他身体仍然有一些虚弱,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让他毅然申请提前结束病假,回到工作岗位。

  从事公安工作30多年来,李英军在领导和同事的眼里,一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2018年5月9日一大早,仅仅休息了3个小时的他醒来后,突然咳出一口黑血,但考虑到当天的任务紧急,李英军顾不上去医院,便匆匆来到任务现场执勤。

  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李英军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并立即用双手捂着嘴,快步走到一边,接连吐出两大口鲜血。怕同事看见,他悄悄绕过人群,来到洗手间清洗后,佯装无事又回到广场继续工作。直到再次感到胸口气血上涌,吐血不止。同事劝他赶紧去医院看病,他说:“我对任务最熟悉,我绝不能走!”

  就这样,直到任务完成,李英军才被同事护送到医院紧急救治,诊断为食道破裂。救治期间,他仍吐血不止,医生一度下达病危通知书。后经全力抢救,输血4500毫升,李英军终于脱离生命危险。

  经历过生死考验,病床上的李英军最惦念的仍然是工作,多次第一时间调度上报信息,保证了任务圆满完成。“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不要倒下,因为穿上这身警服,就代表着一份责任。”李英军坚定地说道。

春风化雨,赢得理解

  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李英军始终相信真诚可以打破“藩篱”,真情可以融化“坚冰”,只有真心诚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曾经有一位老人是我的工作对象,他得了重病,唯一的儿子因工作关系,无法陪伴照料。我立即联系沟通,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最终获得了老人儿子所属单位的谅解,帮助调换了工作岗位。让病榻上的老人能够宽心,也解决了老人的养老之急。”李英军介绍,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老人颇为感动,也让警民关系越来越融洽。

遗憾愧疚,深埋心中

  记者了解到,198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李英军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8次,7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6年、2008年分别荣获“全省公安机关安全保卫工作先进个人”“全市公安机关模范民警”称号。2018年,因成绩突出被省公安厅授予个人一等功。

  虽然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但李英军心头仍埋藏着一个深深的遗憾和愧疚。几年前,一名女学生因不堪压力离校出走,接到警情李英军冒着刺骨的寒风,一条街一条街的寻,一座楼一座楼的找,终于在第二天清晨5点多将在外流浪了一夜的学生接回了学校。正在此时,李英军接到了养老院的电话,称老母亲突然身体不适,李英军安顿好学生后,立即往养老院跑,可却再也没有机会听到老母亲的声音了。“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将是我永远的遗憾。”李英军哽咽着说道。

民警李嘉顺

八年八获嘉奖 成功调解纠纷五千起

  从一名排爆特警到治安民警,他不仅能拆炸弹抓歹徒,还特别会“劝架”。工作起来太“傻”,出现场经常自掏腰包给当事人。日历上写满了工作安排,留给家人的时间却少之又少。他,就是市公安局李沧分局李村派出所民警李嘉顺。成为一名治安民警8年来,成功调解各类纠纷5000余起,连续8年被上级嘉奖,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二等功。

  工作太“傻”,经常自掏腰包

  2010年,他从排爆特警的工作岗位上,转到了治安民警。身处基层,他整天苦口婆心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旁观者看来是鸡毛蒜皮,对当事人是天大的事,一旦解不开疙瘩,最终可能酿成悲剧。

  一次在处理辖区一起讨薪不成欲要自杀的现场时,他苦口婆心和当事人聊了两个多小时。得知当事人生活困难,他拿出随身携带的700元钱塞给对方,最终帮助当事人拿到了数万元欠薪,当事人激动地拿出1000元归还报答,却被他婉言拒绝了。他对身边的同事半开玩笑说:“如果700元钱能救人一命,我宁愿多救一些!”

  8年来,他妥善运用实践中总结出的“热、冷、站、坐”调解法,成功调解各类群众纠纷5000余起,获赠锦旗28面,感谢信20余封,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不满投诉。

愧对家人,父亲手术后三天才知道

  “最愧对的就是家人。”李嘉顺说,父母家距李村派出所只有一站公交的距离。但是,他每个星期只能回去一次。所里的事情比较多,经常需要加班,忙起来可能通宵都在岗位上。基本每次值班,他都是连轴转,连续24小时不合眼都是常有的事情。

  “父亲70多岁了,身体也不好,前段时间去做疝气手术,都没跟我说。”李嘉顺很愧疚地说,打电话的时候,只说身体不好可能需要做手术,但是具体的时间都没提,等到做完手术两三天后,才打电话告知,怕影响工作。

  “当时有些心酸,偷偷地抹了一把眼泪。”那个时候,李嘉顺正在办理一个案子,连续熬了三个通宵下班后,他赶紧赶回家里。但是父亲见到他却问工作怎么样,能为老百姓办好事,自己就很欣慰了。

百姓的称赞,就是最大的褒扬

  “这份工作很忙,很累,但它让我感到骄傲!”从事治安民警8年,李嘉顺接触到各类案件,各种各样的人生。而每一次案件的顺利解决,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之前,李嘉顺帮一个老太太妥善解决了家庭纠纷,临走的时候,老太太拉着他的手说:“这么多年了,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这句看似普通的话,给李嘉顺触动很大。老百姓真情实意的称赞,让我们觉着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警嫂刘艺

公交反扒结良缘 事业家庭两不误

  公交反扒中的默契配合,让乘务员刘艺跟市公安局市南分局刑侦大队七中队副中队长郭泳涛相识相恋,最终步入婚姻殿堂。结婚14年来,他们互敬互爱,彼此支持,共同进步。作为一名警嫂,刘艺不仅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分担家庭重任,也从一名普通的公交车乘务员,成长为青岛公交集团李沧巴士公司总经理,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00余项。

从恋爱开始,她就很贴心

  “我们1997年就认识了,后来因为公交车反扒,我俩接触越来越多。”刘艺说,2001年,那时的她25岁,是一名乘务员,而27岁的郭泳涛,是一名负责反扒的刑警,两人在公交车反扒中成为“搭档”。在一次抓捕中,刘艺帮了郭泳涛不小的忙,之后二人相恋。

  在郭泳涛的记忆中,从一开始恋爱,刘艺就非常贴心。因为公交工作的特殊性,刘艺早出晚归,经常深夜才下班,一般女同事的对象都是早送晚接,但是郭泳涛工作忙,难得接送,对此刘艺一直很理解,从不抱怨。由于郭泳涛工作忙,没时间筹备婚礼,善解人意的刘艺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决定在自己工作的公交车上举行婚礼。在刘艺看来,这样的婚礼不仅节省精力,而且节俭新颖,很有纪念意义。

  2006年,郭泳涛的父亲不幸查出了肺癌。想到老人的病情和感受,小两口决定要孩子。刘艺怀孕后,郭泳涛忙于工作,依然很少有时间陪她做产前检查。对此,一向支持丈夫工作的刘艺反倒常常宽慰丈夫,让他不要担心,安心工作。在她看来,选择了做一名警察的妻子,就要有更多的担当、包容和理解。

当好贤内助,教女儿理解爸爸

  女儿出生后,刘艺公公的病情逐渐恶化。为了照顾家庭,刘艺向单位申请长期上晚班,这样既可以照顾年幼的孩子,又可以每天中午变着花样做午餐,让老人吃得更好。直到老人离世,她日日陪伴身边,把丈夫的那份孝心一同尽到。

  那段时间,刘艺非常辛苦,但她还是觉得很值,因为难熬的日子里,是她的付出和坚强,为丈夫分担了后顾之忧,保证了他全身心投入工作。

  “果果的爸爸是警察,工作辛苦又伟大;夜以继日把班上,节假日休息别找他;为了人民的安全,专门来把坏人抓;我要好好学习听妈话,支持爸爸当警察。”刘艺说,这首儿歌从她怀孕就一直哼唱,伴随着女儿出生、长大,“这首儿歌,写出了作为警察家属的自豪和担当,我希望孩子从小就了解、支持爸爸的事业。”

  “他每次出任务,我都问要不要准备几件衣服,如果需要说明时间长,任务重要,我也就更担心。之前看到警察执行公务受伤,心里都很害怕。有一年,他在抓捕盗窃嫌疑人时受伤,膝盖露出白骨。”刘艺告诉记者,虽然心里紧张,但她面对丈夫时,都是鼓励,只要是丈夫执行完任务回家,她都会仔细打量他,直到确认没有受伤,一颗心才算放下。

爱岗敬业,获得百余荣誉称号

  记者采访得知,除了是一名贤内助,刘艺在工作上也毫不逊色,她从一名普通乘务员,成长为公司负责人。2006年,刘艺还在304线路工作,当时因她的导游式服务,使她名气大增。为此,公司以她的名字命名这条线路为刘艺线路。经过多年努力,刘艺获得个人荣誉称号一百多项,其中就包含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200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2011年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2年省政府记二等功,2006年度被评为“感动青岛”十佳人物。

  “家里有个橱子,用来摆放家庭成员的荣誉。开始的时候,上面摆的都是我的荣誉,后来对象的越来挺多,如今孩子的也越来越多。”刘艺说。据了解,近年来,郭泳涛也屡获青岛市反扒能手、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在这对模范夫妻的培养下,11岁的女儿也十分优秀,连年获得“美德少年”称号。一家人还获得了市南区的“学习型家庭”荣誉称号。

  “我们结婚这么多年没红过脸,邻居们都羡慕,说这两口子真是两口子。家庭幸福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也会把对丈夫的爱化为责任、化作行动,当好一名新时代的警嫂。”刘艺说。

警嫂段友苹

扶老助困的她 书写人间大爱

  有人说,一个女人如果嫁给警察,她的人生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这句话用在警嫂段友苹身上非常贴切,结婚28年来,作为警嫂,与丈夫聚少离多,但她始终以柔弱的肩膀,默默操持着家中的一切,用理解与支持,担当与大爱,在丈夫全力投入工作的时候,给家庭撑起了一片天。

三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

  提起段友苹,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她是谁,可提起她的丈夫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民警马怀龙,没有一个人不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从警9年多,他先后为社区居民做好事3840余件,长期帮扶困难家庭32户,救助危难群众40余人次。马怀龙在接受采访时,曾动情的告诉记者: “没有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我的事业就无法进行下去,是妻子默默地奉献一路支持我走到今天!”

  已经退休的段友苹,平日里做的最多的就是看望并照顾丈夫的帮扶对象。12月11日上午,记者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孤寡老人刘本义的家里帮忙做饭。“刘大爷是丈夫‘捡’回来的,我们过年也在老人家里,现在他就跟我们自己老人一样!”段友苹笑着说,从2015年开始,她就和丈夫一起照顾刘本义老人,出钱给老人租房子、给他办低保帮他看病、帮他申请廉租房,马怀龙和段友苹对刘本义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有我在,你安心工作吧”

  今年5月,由于要执行任务,马怀龙一周都难得回家一次。段友苹得知远在老家的婆婆患病住院,为了不让丈夫为难,她瞒着马怀龙独自一人坐长途车回了老家,在医院里不眠不休地照顾了婆婆四天四夜。直到老人转危为安,她才给马怀龙发了短信:“放心吧,妈好着呢,有我在,你安心工作吧。”收到信息的马怀龙眼里噙着泪水,回复道:“老婆,娶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马怀龙一心扑在工作上,把社区当家,把群众当亲人,社区里谁家有了困难,他既出钱又出力,前前后后垫付了7万余元。段友苹说,她也问过丈夫为什么这么“傻”,可丈夫说,自己的母亲已经91岁了,但是因为工作很忙加上老家比较远,平日里很少回去,老母亲平日里乐善好施也得到了不少乡邻的帮助,所以他也把救助的每一位老人都当作自己的父母,奉献一片孝心给更多老人。

  渐渐的段友苹也被丈夫的精神所感动,并主动帮助丈夫救助的这些老人。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段友苹从没有因此埋怨过丈夫一句,她几年来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将省下的钱全部用来支持丈夫帮扶社区困难群众。

丈夫的“傻”,她默默支持

  2012年,年仅13岁的徐龙不幸父母双亡成为孤儿,马怀龙不忍看孩子无依无靠,便走进了他的生活,帮助他,照顾他。段友苹得知后,非常支持丈夫的做法,她让丈夫把徐龙接回家里,给他买衣服,买文具,做饭,辅导学习,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了他8年,并资助他上了大学,让徐龙感觉在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对爸爸妈妈,又有了一个家。亲戚朋友有时劝段友苹:“老马傻,你怎么也跟着傻,那么辛苦为什么?”段友苹却只是笑笑,丈夫的傻只有她懂,因为她是一名警嫂,“嫁给警察,就是半个警察。”段友苹说道。

  在段友苹的默默支持下,马怀龙全身心投入工作,干出了成绩也获得了荣誉,近年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得全省公安机关“齐鲁先锋警员”“齐鲁最美警察”、青岛市第三届“爱民模范”、市北区“十佳文明市北人”等荣誉称号。每每在电视、报纸上看到马怀龙热心帮助辖区群众的事迹,段友苹都要录下来,剪下来,保存下来,对她来说,这些既是对马怀龙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她最大的回报。

警嫂赵奉华

从军嫂到警嫂 无私奉献甘作后盾

  为了补贴家用,她去饭店刷过盘子,去街道当过保洁员。但是,当丈夫捡到10万元现金毫不犹豫还给当事人后,她做了一顿好饭夸赞丈夫。结婚20年来,丈夫的工作虽然变了,但赵奉华始终如一地用坚毅和无私的爱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警察,而丈夫恰好就活成了让她骄傲的模样!

月薪一千,也不要捡来的10万

  2016年5月晚,捡到了10万元现金,他毫不犹豫还给了当事人——市公安局李沧分局兴城路派出所民警王建利的故事,赢得了市民的交口称赞,可很多人不知道,王建利的家庭条件并不好。

  1998年,他与赵奉华经人介绍结婚。当时,王建利还在部队工作。后来,妻子辞去工作,跟着丈夫一路从河北调到了江西,最后又来到了青岛。丈夫的工资收入,几乎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2016年,婆婆已经84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曾因患直肠癌动过手术,常年吃药。考虑到孩子也在上学,为了补贴家用,身体也不是很好的赵奉华瞒着丈夫,偷偷地去饭店刷过盘子,去街道当过保洁员打扫卫生,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元。但是,当她得知丈夫捡到了10万现金毫不犹豫地归还失主后,赵奉华做了一顿好饭,夸他“做得对”。

独挑重担,做丈夫坚实后盾

  丈夫王建利参加公安工作8年来,一直在治安一线,参与办案、调解纠纷,经常加班加点、执勤。孩子今年上高中了,从小到大,王建利只参加过他的两次家长会。赵奉华翻了一翻相册,基本上全是她跟女儿的合影。一家人的合照,还是2010年刚来青岛工作那会儿拍的。

  夫妻俩聚少离多,赵奉华即便身体不舒服,也不愿意去麻烦丈夫。2015年的时候,当时赵奉华需要去医院做一个手术。可那段时间丈夫特别忙,看他每天忙碌的样子,自己不忍心叫他了,便将已经70多岁的老母亲从潍坊叫来,陪她去医院手术。

  结婚20多年来,赵奉华习惯了一个人独自承担家务,照料老人、接送孩子、洗衣做饭……

“他是我和孩子的骄傲”

  “累的时候,也会在心里抱怨。”赵奉华说,可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而且慢慢地,家人也对王建利有了更多的理解。女儿两岁的时候,丈夫有一次回家,女儿把他往门外推,说:“这不是你的家,你赶紧出去!”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也喜欢上了警察这个职业。

  2015年,女儿给她写过一张母亲节便条,祝妈妈节日快乐,在便条的最后,还加了一句:希望爸爸好好工作,多逮小偷。她说,有这样一个当警察的爸爸,非常骄傲。

  赵奉华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军人跟警察,而自己的丈夫恰好就是活成了让自己骄傲的模样!

  微信扫描二维码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