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新模式打开种植业一扇门

2019-04-02 06:28 新锐大众·海报新闻阅读 (9817) 扫描到手机



上图:五莲县泥沟头村茶农张传海正在修剪茶树。(□杜辉升 报道)下图:即墨“星创天地”基地内,创客鹿秀栋在做灵芝采收前的预处理。(□张晓帆 报道)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本报通讯员 刘耀泽

“种了一辈子地,才知道种地这么挣钱。”3月30日,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河东村,村民吴爱国告诉记者,加入青岛市薯之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后,一亩地纯收益超过一万元,比外出打工挣得多。

当下,春玉米、棉花、花生、蔬菜、甘薯等传统作物,仍然是我省农村春播春种的主角。但是随着合作社、订单农业等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像吴爱国一样种上了“优、精、新”农作物,具有地域优势的特色农业渐成气候。

地瓜卖出了“猪肉价”

吴爱国以前就种小麦和玉米,一年下来一亩地赚不了多少钱,还得看天吃饭。加入青岛市薯之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后,吴爱国的种植收益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即墨区地瓜产业协会会长、青岛市薯之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君华告诉记者,他们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将地瓜种进行脱毒改良,形成了脱毒地瓜新品种——田横蜜薯。新品种地瓜不仅口感好了,产量也翻番,亩产达6000到8000斤。说话间,刘君华把刚烤熟的田横蜜薯端了过来,房间里顿时弥漫起了香味,被烤出来的糖汁不断溢出地瓜表皮。

即墨地瓜种植历史悠久,名气也不小,但价格一直卖不上去,2013年前后种植面积缩减了三分之一。“普通地瓜价格只能卖到特色地瓜的零头,有特色才有市场,有特色才能增收。”刘君华去国内特色地瓜种植基地考察回来,便着手在地瓜新品种上做文章,不仅培育出田横蜜薯,还引进了高糖度的日本品种思维特,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合作社所产地瓜全部空运卖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卖出令人称奇的“猪肉价”——终端价可达每斤12元到15元。在市场的带动下,即墨其他种植大户纷纷上门取经,去年即墨地瓜获评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后,销量进一步扩大,价格又有提高,下一步即墨将新种植3万亩、推广脱毒苗1万亩以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盯准市场迅速反应。好品种既满足消费升级对优质甘薯产品的需求,又能提高农户种植效益,使甘薯产业能够助力我省乡村振兴。”即墨区农技站站长修翠波告诉记者,即墨将特色种植作为种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促进即墨地瓜、即墨芋头、金口芹菜等十大即墨特色种植业品牌提档升级,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猕猴桃、太子参等新特色种植品牌发展。

种好地需要好种子

“很多好种子都被国外垄断,种子价格居高不下,以胡萝卜为例,种子成本就能占到种植成本的三分之一。”青岛农业大学一名专家告诉记者,借助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青岛农科院雄厚的科研基础,青岛在蔬菜、花生、小麦等新品种培育上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明显。要实现产业的持续兴旺,必须通过种子的升级迭代,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青岛在引进瑞克斯旺等龙头种子企业的同时,注重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通过“双轮驱动”振兴青岛的种业发展。目前青岛拥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近百家。

据悉,“青岛国际种都”成功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根据《青岛国际种都建设规划(2017-2021年)》,青岛将构建“一主、多副、辐射全域”的青岛国际种都布局空间。

“订单农业”让农民心不慌

“俺们现在种地不用担心销路了,和大公司签好了订单,过去是种啥卖啥,现在是卖啥种啥,种出来马上变成了钞票。”青岛市即墨区灵山镇姜戈庄村村支部书记孙中智告诉记者,修正药业和同仁堂两家医药龙头企业成了村庄的摇钱树,村里200多户农民都种上了丹参,“订单农业让俺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灵山镇以“花乡药谷”为主题,依托修正药业、同仁堂等医药企业和玫瑰小镇、多肉植物园、香草园等花卉企业,打造中国第一花药主题田园养生小镇,发展特色旅游生态度假、中医药健康旅游等产业。随之而来的,是对特色种植产生了大量需求,“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让农民“种得下”“卖得出”“卖得好”,确保了农民收益最大化、最稳化。

传统农业都是先生产、后销售,市场销路变化不定。而如今,“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为特征的订单农业在青岛多地“开花”,拉近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距离,成为降低农户风险的“稳压器”。

村里种茶的人越来越多了

□ 本报记者 纪 伟 杜辉升

本报通讯员 李绪业

3月28日,在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泥沟头村的茶园里,村民张传海正在给茶树“剃头”。“剪掉这些发黄的叶子,等过两天天气暖和了嫩芽才好往外长,到时候就能采茶叶了。”张传海说。

张传海修剪的这半亩茶园,去年为他带来了7000元的收入。张传海告诉记者:“光鲜叶就卖了7000块钱,还炒了30斤茶自己留着喝。这些地以前种的是花生,现在村里逐渐开始种茶叶,明年我还要把山脚处的几亩地种上茶树。”

泥沟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可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花生最多产500斤,现在花生的收购价是3元一斤,满打满算毛利1500元,再刨除施肥、地膜、人工等成本,效益不高;如果种茶,仅卖鲜叶的收入一年就能有1.2万元,而且茶树存活期长,不用像花生一样每年重新播种,大大降低了成本。

李可常介绍,泥沟头村是日照市最靠北的种茶村,三面环山,茶园分布在山南坡,这样的地形很方便茶树越冬。“泥沟头村的茶叶吸引了很多客商慕名前来,收购点就设在山下的集市上,茶农想去赶集了,就采一篮子茶叶去集市上卖掉,然后再去买些肉菜。”

近几年,随着当地政府对茶叶种植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泥沟头村种茶的村民越来越多。去年,五莲县农业部门就在泥沟头村举办了4场专家讲座。为了提高茶叶品质,五莲县农业部门正积极帮助村民引进优点显著的无性系茶苗,还向茶农免费发放粘虫板等物理防虫器具,以替代传统的农药防虫。

“有看得见的效益,再加上技术送上门、政策大力扶持,一些原本觉得种茶门槛高的村民也开始尝试着种茶了。我们村原来有2000亩茶园,光今年就增加了300亩,还有3000亩土地可以发展茶叶种植。”李可常说。

随着种植规模越来越大,泥沟头村也开始探索茶叶的深加工,解决鲜叶附加值低的问题。该村成立了清茗源茶叶合作社,注册了清茗源绿茶商标,目前合作社已经吸引了一百多户村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