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最好

2019-04-02 19:31 中国气象局阅读 (11926)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去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

4月2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简称《公报》)。《公报》指出,2018年全国大部地区水热充足,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影响整体偏轻,气象条件有利于草原、森林等植被和农田作物生长,全国陆地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达68.2,高于常年和2017年,达2000年以来最好。

《公报》显示,2000年至2018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出现“三级跳”,其中,2012年至2018年较2000年至2001年、2002年至2011年明显提高,2018年达2000年以来最高。2018年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较2017年增加12克碳/平方米,达本世纪以来最高。2000年以来,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植被防风固沙功能提升。随着我国北方植被生态质量的提升,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度和极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从2000年的48.1%降至2018年的40.4%,轻度和不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从30.3%上升至38.8%,植被防风固沙能力明显增强。

从重点生态工程和建设区域的气象监测结果来看,本世纪以来,三江源地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其中2018年湖泊面积较2006年增加13.0%,植被生态质量明显改善;祁连山下游主要湖泊蓄水增加,其中,内蒙古东居延海在2018年的水体面积达本世纪以来最大,额济纳绿洲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在降水增加与人工补水共同作用下,北京密云水库水体面积在2018年达到最大;雄安新区大部植被生态质量提升明显,白洋淀蓄水增加、水位上升;广西石漠化区大部光、温、水匹配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加之采取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有98.5%的石漠化区植被生态质量呈变好趋势,其中有71.6%的区域生态明显变好。

《公报》对典型生态系统的气象监测分析表明,2018年雨带位置偏北偏西,为我国北方和西部草原带来丰沛雨水,全国草原水热条件优越,草原植被生态质量创2000年以来最高。不仅如此,2000年以来,全国大部林区植被生态质量提高,2018年虽低于2017年,但为第二高值年。2018年全国大部农区水热充足,光、温、水匹配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年粮食再获丰收。黑龙江沼泽湿地植被生态质量呈改善趋势,水体面积增加,生态向好。武汉、上海、广州等南方典型城市近年来随着绿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热岛效应有所减弱。

天气气候作为影响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驱动因子,影响着生态系统质量。气象部门以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卫星遥感资料为主,结合重点区域陆地卫星和高分卫星资料,在《公报》中分析评估了2018年气象条件对全国陆地、主要生态系统植被和典型湖泊、湿地、城市以及重点生态工程和建设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