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五位山东籍救火英雄的故事:面对苦和累,他们从未放弃

2019-04-06 07:17 大众日报阅读 (30021)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重温五位救火英雄的故事:面对苦和累,他们从未放弃

英魂归来正清明。4月5日,在四川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的五位山东籍烈士魂归故里。徐鹏龙、张成朋、赵永一、张帅、康荣臻五位英雄,用生命诠释担当,用青春践行使命,以赤子之心书写英雄故事。

对于一个向上的国家和民族而言,英雄永远是民族精神图谱上的坐标。今天,本报整版刊发这五位烈士的事迹,是对英烈壮举的深情回望,是思想的提纯和精神的洗礼,是初心的感悟和信念的传承。让我们记住这五位英雄的事迹,把英雄留下的精神财富化作奋斗前行的强大力量。

徐鹏龙:每次参加救援灭火都跑在最前面

4月5日19时许,烈士徐鹏龙的骨灰安葬于大青山突围纪念馆。

这是一个英雄之地——发生在1941年11月的气壮山河的“大青山突围战”,以1000余人的牺牲换来了3000余人的成功突围。悲壮之义,正如徐鹏龙的赴火就义。

看着一抔抔黄土逐渐盖住徐鹏龙的棺椁,他53岁的父亲悲痛欲绝。

从大青山突围纪念馆向东南24公里,是徐鹏龙的家乡薛庄镇同庄村,这是一个英雄村。

费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中记载,籍贯是“山东省费县方城公社同庄大队”的烈士有足足10位,他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是27.6岁,最小的仅有19岁,最大的36岁。

2000年3月,徐鹏龙在同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生,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他从小非常懂事,在学校也是一个好学生。“踏实,实在,还是个热心肠,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语文老师李政泉曾看过不少徐鹏龙的作文和笔记,“字里行间充满着英雄主义情结,也希望能早点为家里分担些生活压力。”

2015年,徐鹏龙即将初中毕业,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选择题。李政泉老师推荐徐鹏龙去读中专,但徐鹏龙说他想去当兵。那时他15岁,年龄自然不够。“再过两年,我就要报名入伍。”徐鹏龙留下一句话。

徐鹏龙家比较近的亲属里,有六七个在部队当兵。“这孩子谈起当兵,眼睛里都放光。”徐鹏龙二叔徐兴存说。2017年9月,17岁的徐鹏龙怀揣着梦想被招入伍,成为凉山支队西昌大队三中队三班的一名消防员,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

在部队,徐鹏龙团结战友,严守纪律,刻苦学习消防本领,没过多久就成了一名优秀的消防战士。参加救援灭火,徐鹏龙有股“狠劲儿”,每次都跑在最前面,不怕苦不怕危险,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

“以前给他奶奶打电话时,也因为想家、想亲人而哭过,但鹏龙跟奶奶说,‘虽然训练很苦,但是把青春献给国家是他最大的幸福’。”徐兴存说。

入伍一年半的时间里,徐鹏龙从没回过家,甚至今年1月他爷爷去世,徐鹏龙也没回来。由于路途遥远,父母都是没出过远门的农民,也未曾专程去看望他,只有过节时两边才会视频通话。

事发前的一个晚上,徐鹏龙给父母打来视频电话。视频那端的他有点黑,但精气神很好。徐鹏龙告诉父母,自己已经连续3天执行任务了,有些累,也很想家。 

徐鹏龙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出后,班长李其龙一时难以接受:“他刚来的时候还不满18岁,一直跟着我,我手把手地教他,从穿衣、洗衣到打扫卫生……”

“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同乡群里,有关救火英雄的事迹早已传遍。李政泉老师找到了一张毕业照,15岁的徐鹏龙站在第三排左起第三位,那是一张稚嫩年轻的面庞,以及一颗怀揣着梦想的火热的心。

张成朋:干工作兢兢业业,扛任务勤勤恳恳

邹平市孙镇大陈村一处普通的农家院落,门上挂着“光荣人家”的标牌。这里,是烈士张成朋的家,他再也回不去的家。

村里的追悼会还没开始,乡亲们已从四面八方涌来,送娃最后一程。

村里1600多口人几乎全来了,胸前佩戴白花;

周边村的乡亲听说了,也纷纷赶来,有七八十岁的老者,也有中小学生;

退伍军人马登军因腿有残疾,由妻子扶着,坐着轮椅来了……

徐晓龙、李英慧是成朋从小学到高中的同班同学,感情笃深。“成朋是个活泼可爱的大男孩,大家都愿意与他交朋友。”徐晓龙没说上两句话,再也说不下去了。

72岁的信长明爷爷看着成朋从小长大:“成朋人老实忠厚,从没与人打过架,见了老人主动打招呼,小他的孩子,他都护着。可懂事了!”“太心疼了!”

懂事、孝顺、热情、自信,这些字眼是在村里听到最多的,张成朋在父母亲戚眼里是一个有担当的好男儿,在左邻右舍眼里是一个热心肠,村里的大事小事他总是跑前跑后帮忙。

“成朋从小就梦想当解放军!”这是记者从乡亲们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张成朋2017年9月入伍,之后没有回过家,平时通过电话或视频与父母联系,诉说牵挂。在3月30日晚上,张成朋出完任务之后,与父母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没想到,这一次通话却是最后一次,视频里的画面也成了他和父母的最后一面。

张成朋的伯父张希申说,从张成朋接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就像变了个人一样,更加懂事、沉稳。“入伍一年多,他怕回家影响工作,所以没回过一次家。他爷爷在他入伍后一个月去世了,至今成朋也不知道……我们全家人,都希望他早日入党,立功受奖,没想到,竟然是以这种方式。”

张成朋的奶奶今年75岁了,因为身体不好,家人不敢告诉她。张成朋牺牲的消息在村里很快传开了,但村民们都善意地对老人隐瞒了噩耗。

“在开班务会的时候,我问大家:‘你们来部队想干什么?’张成朋当时没有丝毫犹豫回答道:“入党立功。”这是张成朋的班长杨杰写给烈士父母的信。杨杰说,张成朋在部队很出色,干工作兢兢业业,对待任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去年刚刚荣获了优秀消防员。

杨杰在信中回忆:“张成朋从山东来到四川,对天气环境不适应,身上过敏长满了小痘痘,但他仍然坚持训练没有落下一节训练学习课。最开始来的时候他跑步不及格,通过努力和汗水,他跑步越来越快,最终成为班里的‘领头羊’”。

赵永一:面对苦和累,从未放弃过努力

“忠烈光辉齐日月,伏火身影耀星河”。4月5日16时50分许,临沂市罗庄区革命烈士陵园迎来了年轻的烈士赵永一。

陵园广场庄严肃穆,上百条白底黑字的横幅、道路两侧林立的花圈、送葬群众手中的一簇簇菊花,寄托着人们对赵永一的哀思。

临沂城区向南,沂河畔边的罗庄区高都街道车辋村,是沂蒙红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车辋村全村共有2864人,其中退伍军人100多名,占全村人口的4%。

1999年12月,赵永一出生于这里,父亲平时打零工,母亲在一个单位伙房里上班。他从小就明白父母的艰辛,表现出异于同龄孩子的懂事和成熟。“从不让父母操心,知道爸妈干活忙,他就在家做饭、洗衣服,这些活他都干。”村民赵永利说。

受红色精神的影响,赵永一从小就有一个军旅梦。“他看《士兵突击》看了不下10遍,也想像许三多一样当一个好士兵。”发小赵浩杰回忆道。

2017年9月,赵永一如愿成为西昌森林消防大队的一名消防员。赵永一的微信签名写着: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

因为身穿军装,所以转身逆行。“在我看来,赵永一不是在救火,就是在去救火的路上。”发小孙明琛告诉记者,赵永一经常给他们发一些自己救火的视频,救火归来后手指甲里都是灰,洗也洗不掉。“今年大年初一,他执行任务去火场救火,连饺子都没来得及吃。”

尽管又苦又累,但赵永一从未说过任何放弃的话。“他就是喜欢当兵,希望能尽快入党。”好友杨明明说。杨明明是最后见到赵永一的朋友,2019年2月,杨明明和妻子到四川看望赵永一,三人一起吃饭时,赵永一再次提出想入党。“我跟他说,你这么能干,入党是迟早的事。没想到他的心愿竟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了。”

3月31日凌晨1:05,杨明明在发小群里收到赵永一的留言:“又出任务了。”4月2日,杨明明才知道赵永一所说的任务就是发生于四川凉山木里县的森林火灾。

“以往每次执行完任务,他都会在群里留言,跟大家报个平安,有时候还会录制一段救援任务结束的小视频。”杨明明说,但从此,大家再也收不到他报平安的消息了。

从入伍至今,赵永一一直没来得及休假探亲,也没来得及亲口向父母讲一讲在消防岗位的经历。

车辋村90岁的颜振生老人是名退伍军人,得知赵永一牺牲的消息后无比悲痛。“我出生在炮火连天的年代,不得不冲锋陷阵保家卫国。20岁的赵永一出生在和平年代,在凉山的大火无情蔓延时,也能义无反顾冲进火海。”颜振生说,70岁的年龄差,隔断的是时间,隔不断的是烙在两代人血脉中的红色印记。

张帅:心里装着别人,始终严于律己

夕阳西沉,4月5日17时30分许,载着烈士张帅棺椁的车队,缓缓行驶在临沂高新区涧沟崖村内。围着村子转了一圈后,在张帅家门口停顿片刻——这是张帅父母的心愿:让这个两年没回家的孩子,最后一次,好好地看看这个家。

临沂高新区涧沟崖村713号是张帅的家。几间陈旧的黑瓦房虽然比周围的建筑低矮,但大门口熠熠生辉的“光荣之家”牌子向来往的人们诉说着家庭的荣光。

张帅出生于此,从小就很懂事。“张帅是个很乖、很听话的孩子。”涧沟崖村村主任佟永亮介绍。

张帅小学就读于罗庄区新胜小学。在他的数学老师王永娥的记忆里,张帅听话乖巧,心里装着别人,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张帅孝敬父母,做事很有分寸。”王永娥说。

2015年秋,张帅成为山东交通技师学院的一名新生,班主任车庆生至今记得这个身材较瘦、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在汽车电气维修专业一体化上课时,他看到张帅总是认真听、及时记,就问:“你是不是对汽车特别感兴趣?”张帅回答:“爸妈送我来是为了让我学技术,我不想让爸妈失望。”

还没毕业,张帅决定报名去当兵,在父亲陪伴下,来学校办理入伍学籍证明,这是师生间的最后一次见面。当时张帅脸上洋溢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到部队后,张帅还曾跟车庆生有过一次视频通话,车庆生问:“在部队训练辛不辛苦?”张帅说:“虽然辛苦,但很喜欢。”

当地政府欢送新兵入伍的合影被摆在张帅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同时摆放的还有一张他和父母、妹妹的全家福,照片上的张帅阳光帅气。入伍通知书崭新如初,一直放在张帅父亲的床头,每天睡觉前,父亲都要看上两眼。

张帅入伍后一直没回过家,家中的父母亲很是担心。每次执勤回来,母亲都要与他视频通话,看看他有没有受伤,也希望他能在休假时回家看看。但张帅跟母亲说,部队培养了自己,想多为部队做点事。“行,只要你喜欢,那就在部队好好干!”母亲虽然心疼儿子,但更多的是支持。

2019年春节,张帅终于答应父母,2020年的春节一定回家陪他们。张帅的父母也早早为他准备了新房,希望他退伍回来,成家立业。如今新房还在,张帅却永远离开了。

此次征战火场前,张帅在QQ空间发布了一条“说说”,内容包括“真好”两个字、一个“再见”的表情、一张消防救援的照片和一张军用食品的照片。如今,这条“说说”下边已是一条条“英雄,一路走好”“兄弟,再见”的留言。

张帅老师王永娥回忆,有一次学校组织去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参观,大家谈到英雄人物时,张帅随口说出了好多名字,“没想到现在,他也活成了我们的英雄。”

康荣臻:从小就懂事孝顺,工作中任劳任怨

4月5日19时30分,护送康荣臻烈士骨灰的灵车到达平邑苏家崮抗日烈士陵园。苏家崮抗日烈士陵园位于平邑县城南31公里处,园内有抗日烈士陵墓118座,埋葬的都是英雄。

参加康荣臻悼念会的群众都说:一个刚满20岁的年轻人,毫无畏惧,钻进熊熊山火,康荣臻是个英雄!

康荣臻,临沂平邑县仲村镇康家寨村人。1999年3月生,生前是四川凉山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四中队三班的消防员。

康荣臻的父母都是农民,还有一个比他大9岁的姐姐。康荣臻从小听话懂事,每逢农忙时节,一定要干完地里的活才回家。许多村民对这个后生的印象是老实、孝顺。

熟悉康荣臻的人都知道,他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在康荣臻的堂爷爷康德昌的记忆中,这个从小看到大的孙子对从军近乎有一种执念。“最爱看抗战题材的电视剧。”

康荣臻的婶子贾永芹也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想当兵。初中毕业后,由于年纪小没能去当兵,便去技校学了电焊,要到军营里施展施展。”

18岁那年,康荣臻得到家里的支持,要去当兵了。仲村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陈飞对康荣臻印象深刻。康荣臻是他送走的第一批新兵中的一员。在入伍前,根据要求,需要进行一周的役前训练,训练科目包括站军姿、内务整理等。陈飞回忆说,这个脸庞黝黑的农家娃任劳任怨,总是能积极完成训练科目。

2017年9月11日,康荣臻领到了军装,拍下了在老家的最后一张照片。当时的康荣臻穿着一身军装,胸前戴着一朵醒目的大红花,双手紧贴在裤缝上,抿着嘴轻轻微笑。他身旁站的是三奶奶和表妹,父母则站在了手机镜头之外。

第二天,一家人将康荣臻送上了入伍的火车。消防员工作的辛苦可想而知,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康荣臻平时有什么艰难困苦从不给家里说。每次参加扑火任务,也从来不告诉家人。

康荣臻家里,平邑县委、县政府在2018年春节颁发的“光荣之家”奖状挂在墙上,一尘不染。离家后,康荣臻跟家人通话时多次提到,消防队伍非常锻炼人,让他成长很多,他还想继续干3年。从2017年9月入伍到现在,康荣臻没回过一次家,但在不久前,康荣臻曾跟姐姐通过电话,约定今年9月休假回来,一起去北京爬长城、看故宫。

3月30日17点43分,在执行最后一次任务前,康荣臻与家人有一次不到14分钟的视频通话。通话中,康荣臻叮嘱父母要注意身体,自己一切都好,不用挂念。

在此之后,家人发现已无法联系到康荣臻,最终等来的是康荣臻牺牲的噩耗。

至今,康荣臻家中没有一张全家人的合影。“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弟弟结婚的时候,我们再拍也不迟。”姐姐康慧过去一直这样想,不料如今已是生死两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