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人一年借书383册 成山东省图书馆"第一"借阅者

2019-04-22 09:43 生活日报阅读 (26486) 扫描到手机

网络时代,许多人看新闻、看影视剧甚至看小说,都在网上看。尤其是一些青年人,几乎已经须臾离不开手机客户端了。但仍有许多人还在默默地坚持读书,而且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让我们来看看省城市民的阅读数据、身边隐藏的阅读达人以及书香之家可以借鉴的经验……

75岁的聂绍铮去年借书383册,为省图借阅量最多的读者。左庆摄。

记者从山东省图书馆得到的阅读大数据显示,2018年在山东省图书馆借阅图书最多的读者竟是一位已经75岁的老人——聂绍铮。他全年借书383册,平均每天借阅超过一本书。可能更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聂绍铮老人既不是一位退休后“老有所学”、追求闲情逸致的人,更不是在家安度晚年的老教授。他,是一位曾经在外流浪多年的独居老人。

这是聂绍铮多年前买的一本书,上面记满了读书心得。

住在公租房里的“读书达人”

记者根据山东省图书馆提供的通讯方式联系到聂绍铮老人时,他痛快地接受了采访请求,并把自己的住址详细相告。4月19日上午9点半,记者如约来到位于济南西郊腊山北路的一个新建小区,见到了住在一楼的聂绍铮老人。

“这是我租住的公租房,一个月160元左右的租金,刚刚搬来一个月。”聂绍铮老人热情地把记者引进屋内。这个公租房一室一厅,面积大约30平方米,没有任何装修。在最里面东侧有一张小铁床,旁边墙壁上挂着一幅老工友赠送给他的“博学厚德”书法作品。床头上面,悬挂着一个用反光纸自制的简易罩子灯。床面上摆放着一些书籍和几件被褥。其中,有他几天前刚刚从省图书馆借来的四本书:《智慧书》、《西点军校自控课》、《哈佛人生规划课》、《领导智慧要略》。

在过道处,散放着两个小沙发,是老人从垃圾站捡来的,上面罩了一层被单,表面很干净。另外,在角落处还有两把简陋的凳子和做饭吃饭合用的小锅等简易厨具。除了这些,屋内几乎就没有其他物品了。

“这就是去年一年从山东省图书馆借了383册图书的读者吗?”这是记者见到聂绍铮老人的第一反应。如果不是事先了解情况,记者很难想象这位生活窘迫的老人竟是一位读书达人。再看眼前的老人,穿着洗得干净的黑色上衣,头戴棉帽,脸上一直带着笑容,看上去很自信,完全看不出生活的孤独和窘迫给他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现在大都是躺在床上读书,有时也坐在床边读,晚上要打开罩子灯才行,还得戴上眼镜。”聂绍铮拿起床上的四本书对记者说,在图书馆一次最多能借四本书,他要在一周之内读完归还。刚借的这四本书,一本是西班牙作者写的,两本是美国人写的,还有一本是国内作者写的。看得懂的他就仔细看看,看不太懂的就只看看提要和标注,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详细阅读,那样根本看不完。

他很满足地说,现在有了自己的住处,虽然简陋,但读书的条件比他以前流浪时好多了。

流浪在外还花钱买书或捡书来看

聂绍铮小时候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想读书的意识一直隐藏在他的内心深处。初中毕业后,他先上了一年技校,之后到济南一家化工厂当工人,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他梦想着以后有条件时,可以自己挣钱买书看。然而,命运多舛,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选择了离开济南,到外地四处流浪。

“除了西藏、新疆、内蒙古和东北等几个地方没有去过,国内别的地方我基本都去过。”聂绍铮说,开始在外流浪时,自己都是步行,每天要走几十里地,沿途捡拾些破烂、废报纸和易拉罐、塑料瓶等,卖点钱买吃的。有时,在一个地方多呆几天打个零工,挣点辛苦钱,再接着走。几年下来,估计走了有几万里地。后来,他在一家废品店花20块钱买了一辆还能骑的破自行车,开始蹬着破自行车流浪,接下来几年又骑行了几万里。

“古人说,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走的路早就有几万里了,希望以后能读万卷书!”聂绍铮笑着说,在外流浪时,想读书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自己买不起书,也不好意思去书店看书。只有捡别人扔掉的报纸、杂志和破旧书籍看看。看完了,能带着的就带走接着看,不好携带的,就当废纸卖掉或扔掉。

他从床上拿出一本《曾广贤文》告诉记者,这本书是1996年他在广西玉林火车站一个小书摊上买的,当时花了3.8元钱,比他一天的伙食费还多。所以他觉得很珍贵,这些年来一直带在身上,都不舍得扔掉。

这本书是古人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集结了历代先人总结的各种格言、谚语。记者翻了一下,只见上面写满了他的读书感悟,还对他认为重要的语句进行了标注。记者夸他的字写得不错,聂绍铮老人有些得意地笑了,神情跟孩子一样纯真。

读书让自己明白事理心里亮堂

2017年,在外流浪漂泊35年后,聂绍铮回到济南。由于无儿无女可以依靠,他没有找到住处,很快又走了。到2018年,聂绍铮再次回到济南,这次他得到了弟弟的帮助,先在鞭指巷租了一间小房子。大约一年后,才租到了现在的公租房。

流浪在外几十年,不管怎么说,现在总算在济南有个家了。蜗居陋室的聂绍铮对于读书的渴望被激发出来。去年回到济南不久,聂绍铮就到省图书馆办理借书证。他原以为会很麻烦,没想到很快就把借书证办好了,接着开始借书看。春夏天,他每天早早起床,先看一会儿书,再做饭吃。去年冬天,因为租住房没有暖气和空调,他起床比较晚,但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仍然是看书。

“忘记借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了,但印象比较深的书是一册精选本的《四库全书》。”聂绍铮告诉记者,他什么书都看,自然的、科技的、军事的等等,但最喜欢的是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像《论语》《鬼谷子》《张居正》《王阳明》等。

“我流浪时靠捡拾废品卖钱,靠打零工挣钱,从不干违法的事,心里有底线,这是书里讲的道理。”问起读书的感悟和收获,聂绍铮想了想说,读书以后,就会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就会进行思考,苦日子也会好过一些。读书让他明白事理,心里亮堂,不管生活遇到什么困难,他都知道应该怎么解决。他劝不爱读书的人尽量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书读多了,就会知道怎么做人做事,对个人对社会都有好处。

聂绍铮的低保正在办理中,目前没有任何收入,主要靠弟弟和工友接济为生。他的家里甚至连台电视也没有,但从他身上看不出一点抱怨的情绪。借书读书,已经成了他唯一的爱好,也是他最大的乐趣所在。他说,他现在住的地方离市区比较偏远,坐公交车不太方便,去一趟省图书馆来回要花费5个多小时。过几天,他又该还书借书去了……

(生活日报 记者 郭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