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刀客"李士贞:打了一辈子刀 没坑过人

2019-04-23 11:11 济南时报阅读 (114112) 扫描到手机

戴上眼镜、口罩和帽子,再套上那双已经磨得发光的手套,55岁的李士贞开始了自己敲敲打打的一天。

打刀的炭火要烧到1000℃高温

每天早上7点起床,扒拉上几口早饭,李士贞便会一头扎到离家一路之隔的红砖公棚里,敲打一上午。直到晌午,他的妻子高淑梅做好饭,朝工棚喊上两嗓子,他才褪下这一身装备,回家吃午饭。

2018年2月,李士贞带着他的李氏菜刀登上《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器》,此后与章丘铁锅一起声名大噪,上门求刀者络绎不绝。一年多过去,打了38年刀的李士贞依旧沉静,在他身上,曾经的热度和流量似乎从未存在。

锻打刀胚

忙不过来时,妻子也会抡锤配合。

“我不想火,也不想出名,火了事就多”

李士贞的名字,在他所居住的村里并不陌生。新时报记者路上遇到任何一个村民,报出他的名字,他们就会热情地给你指路:“上过电视,他们家从老一辈就开始打铁,但是他人低调。”

进村后沿着土路直行,经过一片开着油菜花的地,再转个弯,在胡同口便能听见巷子深处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尽头那处破败的红砖房,就是李士贞打铁专用的“工作室”了。

这处连窗户都没有、四处漏风的红砖房在2018年上半年最热闹,那时《舌尖上的中国3》刚播出不久,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千方百计找上门来,有要求采访的,有想买菜刀的,更有甚者,直接开口要刀。但都被李士贞一一谢绝,他的理由很简单,“我不想火,也不想出名,火了事就多。”

但《舌尖上的中国3》“带货能力”不可小觑,2018年上半年交了钱的订单,就算李士贞每天不停地干,也是到7月才全部交货。李士贞说,他不能保证数量,唯一能保证的,就是菜刀的质量。“不管怎么火,每个人一天只能出两把,火起来也得保证质量。”

一年多来,李士贞依旧跟以往一样,每天6点起床,除了吃饭,就一头扎在红砖工棚里。加上他弟弟、他妻子,还有每天下班回来也帮忙的他儿子,他说现在算是三个半人在打铁。但即便是这样的节奏,每天最多也就出8把刀。

曾有来自山西、南京等地慕名来买刀的;有之前的老客户,开几个小时的车来寻一把菜刀;也曾有同村开刀具店的村民,多次上门要收购他的菜刀,都被李士贞一一拒绝。“对老客户,真是挺不好意思的,但我有协议,不能卖。不能因为上了电视了,火了,就把人家一脚蹬了,这不仗义。”“人家来了六趟,得讲信用,不能脏了良心。”他的妻子高淑梅在一旁补充道。

刀具磨刃后就基本成品了

刀胚进行开刃

“光抡大锤就得四五年”

据传,在明朝嘉靖年间,李士贞家就以“章丘徘徊”为号,专打镰刀而闻名。到了民国时期,要想买一把正宗的老李家“徘徊刀”,就得提前一年把钱付好。在机器时代来临,镰刀等手工农具逐渐被淘汰后,李家又转而主要制作菜刀,经过近百年的打磨,李氏菜刀名噪一时,曾有人用“刀切姜无丝、剁骨不卷刃、刀声如龙吟”来形容。

但到了李士贞这一代,在遇到冯全永之前,他是一家工厂的保安队长。虽然还未真正意义上放下锤子,但是已经“心灰意冷”。

据李士贞回忆,17岁的他高考落榜后,先是去章丘钢铁厂工作了半年,后来决定专心跟着爷爷学习打铁,而爷爷当时已是出了名的“刀王”。“行行出状元”是当时李士贞爷爷送给他的话。

但是打铁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一把好刀更是需要经过下料、安钢、打发火、打版子、热平、冷平、整形等十七八道工序,掌握这些工序,李士贞用了6年的时间,才算是出徒,“光抡大锤就得四五年。”

关于爷爷,至今让李士贞记忆犹新的是,当年村里曾有人高价从上海买回一把菜刀,“后来一看,原来是我爷爷打的。”李士贞眯起眼睛,微微昂起头,爽朗地笑起来。

李士贞制作的每一把刀上,都有属于他的标志:一把印锤紧贴刀面,叮叮当当一阵敲打,两个里面刻有“太生”的葫芦就出来了,名曰双葫芦“太生”,取“福禄双全”之意。这是李家菜刀独有的标志,也是李士贞的招牌。李士贞告诉记者,自家所有的亲戚朋友,用的都是他打的菜刀,“但没一把好刀”。所谓的不是好刀,便是李士贞觉得不完美的菜刀,“就算是刀面上有个泡,他就送人也不往外卖。”李士贞的妻子高淑梅补充道。

在李士贞37岁这一年,由于腰伤,他的打铁生涯几乎中断。42岁这一年,他放下锤子,去当了保安。“太累了,又脏又累,没有干的了,挣不出吃的。”李士贞解释那时候放弃的原因。

让李士贞还心存遗憾的,还有被唤作“塘字磨石”(音)的磨刀石。据他介绍,自古打刀的都需要这种石头来磨刀,但是前年家里的磨石快要用完,自己去寻找的时候,发现出磨石的小土山已经被铲平并被围了起来,“听说是要盖楼。我就跟我儿装了一后备厢回来。为什么我们的刀快,都是这么磨出来的。”说着,他指着工棚外一块半人高的土黄色石头说:“这个(本来)有一人多高,现在还剩这么点了,等用完了就彻底没有了。”

刀胚进行开刃

通过不断敲打才能成型

“打了一辈子刀,没坑过人,对得起良心”

转折发生在2011年,章丘铁锅臻三环传承人之一的冯全永找上了李士贞。为了说服李士贞“出山”,冯全永六次上门。第一次,被李士贞的儿子当成骗子赶出大门;第二次,李士贞出门躲避不在家;第三次,虽得以见面,但被李士贞冷脸相对,他说自己早就不干了,以后也不会再干了;第四次,冯全永带着妻子一同前往,李士贞终于开口,称做刀不仅辛苦还伤及身体,早已心灰意冷;第五次,冯全永再次上门请求,李士贞才肯跟他说些掏心窝子的话,答应考虑一下;第六次,李士贞答应做刀,但只做10把,当时觉得“你们卖不出去的,打10把打发走就了事”。

现在,在淘宝上的臻三环旗舰店里,李士贞制作的最便宜的剔骨刀也要499元一把,最贵的剁骨刀则需要699元一把。即便这样,也经常是供不应求。“二次入手,着魔了。”有淘宝买家评论道。

出生于1987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医疗器械厂上班的儿子,跟着李士贞学打铁也有两年了,但目前还是停留在“抡大锤”的阶段。“哪有那么容易,不好学啊,我还抡了四五年的大锤呢。”李士贞说,打铁的奥妙太多了,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要是掌握不好火候,这个刀基本上就废了。烧到打不到,不是重皮就是泡。”

回忆起拍摄《舌尖上的中国3》的时候,李士贞说自己那时候还住在老屋,墙皮都是黑的,那些老外都笑,“我就问他是哪儿的,他说是荷兰的,我还以为是河南的呢。”李士贞哈哈大笑。

“回忆回忆,这一辈子很累,但是也很舒畅啊,打了一辈子刀,没坑过人,对得起良心。”李士贞站在火炉前,他的脸被照映得红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