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越来越习惯年轻人网上务正业

2019-05-06 11:34 光明网阅读 (57199)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我们会越来越习惯年轻人网上务正业 | 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网评论员:年轻人沉迷网络不务正业?五四青年节前夕,北京青年报联合部分互联网平台进行的调查显示,有91.9%的青年在网上拥有至少两个与工作完全不同的身份,且多数年轻人用这些身份在做好事。调查显示,相比大家观念里年轻人在网上玩游戏看视频消磨时间,年轻人每天在网上经营新身份的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多数青年都利用课余、下班时间、周末和节假日来做好事。

“9成年轻人网上‘务正业’”。对于这个调查结果,可能相当一部分人会表示意外。有网友就留言调侃:“长辈:这新闻少打了一个‘不’字”。的确,尽管中国“触网”已经25年,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网民数量突破8亿,但在很多语境下,年轻人上网、“玩手机”依然是被整体当作“不务正业”来看待。这种社会偏见,甚至会影响到人们对年轻人职业选择的看法。

前段时间,“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就引发热议。从一个不经意的“也”字就可以看出,不少人对于时下更多年轻人选择互联网新经济而不是传统工厂,仍持怀疑态度,甚至是“忧心忡忡”。但其实,大可不必。

就现实而言,今天的社会,随着互联网应用边界的拓展,全社会的职业体系都在不断重塑和丰富。比如,一个人白天在写字楼做白领,晚上却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这再正常不过。而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很多人的多元化“职业”切换通过一步手机就能够完成。比如,报道中就举了一个例子:上海一家咨询公司的新媒体小编在各个APP都有自己的身份,例如百度贴吧文学吧10级用户;重度猫瘾网友互助会成员;支付宝养鸡公益爱心大户等等。虽然这类“职业”,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某个机构中的职位,但实质上,它却在悄然重新定义什么是“正业”: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和人生价值。

前几年,“斜杠青年”的词很火,我们也可以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多元职业和多元身份,理解为“斜杠青年”越来越多。而更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被限定在一个单一职业的身份之中,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个体正在向社会展示和输出自己的才华与技能。这种群体性选择所释放的能量,最终还是正向反馈给社会,用通俗的说话就是,也是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调查显示,蚂蚁森林种树能手、在线课堂主播、大众评审员、网络动物救助员、行走捐达人、养鸡公益大户、交通路况举报员、网络安全教育志愿者、信用分“学霸”和美食评论员,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十大新身份。可以看出,这些新身份,更多是体现在公益、志愿文化等方面。它虽然不能以我们通常所说的“好人好事”的概念来理解,但毫无疑问,更多的年轻人在网上、在不同平台贡献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在扩大一种“公共的善”。

近年来,“低欲望社会”“佛系青年”等说法颇为流行,然而从众多年轻人的选择来看,与其说他们“低欲望”“佛系”,不若说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热血、斗志只是换了一种不那么显山露水的方式呈现和安放。当然,从传统的单一职业发展到目前的多元化身份,实质上还是大的社会和市场规律在支配,是社会进步和开放的产物。置于改革开放的语境下来理解,改革开放的进步,不正是赋予了亿万年轻人改变自己命运的自由吗?

在这个意义上,那些传统眼光中“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及其日益多元化的择业观念,也不啻为是改革开放的一种“现代化成果”。他们在重新定义“正业”,也在重新定义“新青年”。作为一种趋势,社会也必然会越来越包容和习惯这种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