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小学实行课后服务的做法 国务院都点赞了

2019-05-23 09:5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阅读 (44176) 扫描到手机

开展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是全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热切期盼。近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济南市教育局在推动小学课后服务方面,有众多举措。

2017年5月,济南市教育局做了11.2万份家长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就家长照顾子女情况来看,仅有8.59%的父母能与孩子全天候在一起,80%多的家长不能及时接送孩子,成为影响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济南市委、市政府将解决“三点半难题”定位于凸显教育服务民生的社会功能,市教育局主动作为,以做好课后服务为切入点,合理规划课后时间,积极提供优质多样的课后服务,将放学后教育的“空白期”,提升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可为期”,以实际行动做到群众有所呼、教育有所应,彰显城市温度和城市情怀。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把握“三个关键”,做到学校教育资源全开放、学生课后综合实践服务需求全满足;实现课后服务与课程建设、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家庭教育、第三方服务深度融合推进;鼓励学校以项目化方式创新运行模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根据济南市实际,探索建立了“1234”优化课后服务推进模式:

——“1”是“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提供个性化课后服务,保障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

——“2”是“坚持两个创新”。挖掘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两方面探索创新。201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校内校外、家里家外、线上线下领域实现突破,将延时服务全面转型为以“课程化”“学长制”为主的“课后教育”。目前,济南全市各中小学校从学科辅助、综合实践、艺术素养与健康教育、传统文化等7个指标开发延时服务课程共5554项,课后服务形式与质量不断提升。针对寒暑假学生校外教育的需求,打造全市基础教育资源数字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作业、空中课堂、线上释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延伸教育服务,已累计开通103门课程,课时3129节次,服务学生37.5万人次,学生参与在线学习互动超过18.3万小时,让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现实,较好地替代了课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功能。

——“3”是“建好三个机制”。一是工作推进机制,协同推进,分级负责,形成“学生自愿、公益普惠、成本分担、合理取酬”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协作共育机制。2018年,教育、财政部门联合出台《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构建市区校三级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三是反馈跟踪机制。利用大数据和社情民意调查做好需求和满意度分析,及时了解家长对工作的知晓情况及满意程度。

——“4”是探索“四种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以教师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教师+家委会、教师+社区服务、教师+第三方机构服务、学长制+大学生志愿服务”四种服务模式,形成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参与的课后教育体系。

为优化课后服务功能,济南市教育局做到科学评估、资金保障和监督评价“三到位”:

一是需求沟通到位。对学生提出的课后服务个性化需求,通过教育教学质量综合监测、课业负担监测、教师评估、家长反馈等多渠道进行评估,努力做到因需施策。

二是财政补贴到位。2017年,市政府出台政策,增加市属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按照每班每年和每生每年标准核拨。2018年,全市用于课后服务财政性经费16926.7万元。

三是监管评价到位。2018年将两项服务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改革创新成效考评”项目,以考核评价推动工作深化提升。

济南市课后服务运行以来,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同步提升。据2019年春季开学统计,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参与延时服务学生41.55万人,参与率达91.7%,覆盖率达97.24%,主城区386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提供服务、满足需求两个100%。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秋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充分肯定济南建立课后服务机制的做法;全国教育大会上山东省发言中,介绍了济南核增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延时服务的经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郭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