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入侵物种”属性引吃货担忧 回应:餐桌美食不受影响

2019-05-28 09:16 北京青年报阅读 (273547)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小龙虾进云南入侵物种名录引“吃货”担忧 回应:餐桌美食不受影响

本月下旬,《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发布。克氏原螯虾,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小龙虾,榜上有名。有网友担心,进入《名录》或令小龙虾被“封杀”,餐桌上的美食前景堪忧。

5月2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治理并不针对养殖类动植物,市场流通中的小龙虾也不会因此减少。

此外,针对有网友提出的“让‘吃货’消灭入侵物种”的建议,专家回应,单靠吃并不能解决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造成的风险,还存在食用安全等问题。正确的办法还是需要从源头控制,防止外来物种流入野生环境,并结合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

小龙虾“入侵物种”属性引吃货担忧

5月21日上午,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以下简称《名录》),这也是我国首个省级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名录》共收录了云南省境内发现的441种4变种(植物321种4变种、动物120种)外来入侵物种。它们被分为Ⅰ级恶性入侵类、Ⅱ级严重入侵类、Ⅲ级局部入侵类、Ⅳ级一般入侵类、Ⅴ级有待观察类。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该《名录》中也搜集了不少“餐桌上的美味”:小管福寿螺属Ⅰ级恶性入侵类,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牛蛙属Ⅱ级严重入侵类。有网友惊呼,在大街小巷餐桌上都能看到的最普通美味原来是外来物种。也有不少网友担忧,上了黑名单的美味会因此遭禁:干锅牛蛙、香辣小龙虾,这些夏季必备上了黑名单,以后会不会买不到呢?

事实上,早在2010年,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就曾进入由原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制订的“第二批外来生物入侵名单”。其中提及,克氏原螯虾喜占洞穴居,领域行为强,具侵略性。

正常流通渠道的小龙虾不受限制

针对网友的疑问,5月27日,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胡箭回应北青报记者,《名录》所衍生出的防控工作主要针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工养殖、市场上正常售卖的小龙虾等物种并不在其防控范围。“大家餐桌上的美味不会因为《名录》的出台受到限制。”他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在当地的自然或者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者已经对生态环境、生产或者生活造成明显损害或者不利影响的外来物种。侵入途径包括:自然扩散,无意引入,有意引入3种。

胡箭介绍,以小龙虾为例,其养殖需要科学评估和专业技术,还需要防范小龙虾“外逃”。“如果养殖户取得相关资质,并且饲养得当,小龙虾就可以成为餐桌上的美味。而如果选址不当、看护不利,外来物种又缺乏天敌,一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自然环境,其繁殖速度过快,就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北青报记者查询发现,2013年,云南元阳县就曾曝出小龙虾蛀空3万亩梯田,当地政府拨百万清剿的情况。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云南此次推出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也是全国首个省级外来入侵物种名录。胡箭介绍,云南气候环境多样,这也为不同动植物提供了适合其生存的环境。此外,云南与多国接壤,频繁的边境活动使得外来物种入侵有了便利条件。

云南此次推出的《名录》中,将入侵物种分为五级。而这样的选择及分类的依据正是源自该省结合自身生态环境特征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评估,如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对农林渔牧业的危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对景观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等。

“吃货”解决不了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小龙虾上榜云南入侵物种名录的消息经网络传开后,不少网友表示,“让‘吃货’去解决这个难题”。甚至有网友称,“只要吃法够丰富,就能让入侵物种变成濒危物种。”

对此,胡箭表示,人类食用,虽然对控制物种数量有一定功效,但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首先,外来物种之所以能变成外来入侵物种,是因为其适应了当地环境,并实现代生。因为没有天敌,其繁殖速度过快,人们也不能在短时间吃完。更重要的是,外来入侵物种在一定期限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本土其他物种的影响,是靠食用无法弥补的。”此外,胡箭还提及,外来入侵物种作为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植物,或携带各类病菌,人类食用存在不可控风险。

在胡箭看来,正确的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办法是,从源头禁止随意引进和养殖,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治理等科学方法进行防治。

至于此次云南省推出《名录》的意义,胡箭认为,一方面能帮助公众了解究竟有哪些动植物属于外来入侵物种,避免违规放生等行为带来的更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也是帮政府部门摸清省内动植物底数,制定不同级别的防控措施。“事实上,针对不同物种,相应部门过去已有治理的应对措施。此次从安全级别划分,是增加了一个参考维度,让防治措施更有效率。”

他还表示,如果公众在野外遇到疑似入侵物种,应第一时间报告给渔业、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求助专业机构和人员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