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2019-05-28 10:37 新锐大众阅读 (174019) 扫描到手机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其中“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叫响全国。在新时代,如何答好创新提升“三个模式”这份答卷?

  5月26日,记者从在潍坊召开的“三个模式”在新时代的新实践调研座谈会上获悉,潍坊市正在探索创新路径,围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全面落实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潍坊先行区为统领,坚持产业为基、全面振兴,片区带动、全域提升,城乡融合、全要素支撑,组织引领、全民行动,努力在新时代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推动“三农”工作实现由量到质、由线到面、由局部到全域、由物质到精神的飞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

  5月25日上午,夏日的寿光艳阳高照。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江元种植的占地5亩的西红柿大棚,前一天刚以2.8元/斤的售价,卖出了2600斤西红柿。由于室外温度高,崔江元并未赶到大棚忙活通风,而是在家中掏出手机一“点”,自家大棚上方的薄膜便自动实现部分收起。“和以前比,现在种菜不累,因为这个大棚智能化了,手机上能实时显示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数。”崔江元告诉记者。

  “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祥地,农业一直是潍坊的优势产业,过去我们抓产业发展经验较多,但是对农村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的关注度不够,农村发展是短板。下步,我们将把‘三个模式’从单纯产业经营模式,升华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途径,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坚持放大产业优势与补齐农村短板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和美丽宜居乡村。”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说。

  比如,潍坊在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上,重点做好“绿色”“科技”“融合”“开放”四篇文章,推进农村产业向高水平转型跃升,加快迈向“升级版”。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上,按照全面振兴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个模式“齐步走”,必须正确处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推进方案。实践中,潍坊结合各地不同的自然禀赋、产业特点,在全市范围内选择有基础、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特色园区、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集约资源重点支持,已经形成了一批示范片区。

  走进位于城郊接合部的潍坊经济开发区前阙庄村,排排楼房布局优美,公园、文化馆、老年活动室、公共停车位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该村正在全力打造东篱田园综合体,核心区5000亩,辐射区1.7万亩。如今,东篱田园综合体核心区智能温室一期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运营。“我们大力推进村庄城镇化、村民市民化、收入股份化、农业产业化、生活田园化、生态旅游化,带动了周边13个村的土地流转。”村党支部书记于英智告诉记者。

  据介绍,潍坊市将坚持片区带动、全域提升,选择若干个产业园区、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具备带动能力的示范点,以此为核心,按照30平方公里左右的规模,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规划若干乡村振兴片区,推动乡村振兴由点到线、由局部到全域飞跃,加快构建全域大美新格局。

  “我们了解到,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也已经具备了区域带动的能力,带动了周边11个村庄、1000多户村民致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仝志辉建议,在土地制度、合作金融、乡村规划等方面要找到适合本地的政策,这样片区带动才能成功,才能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胜看来,潍坊的优势在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潍坊在此基础上有整体规划,以片区带动,推动全域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