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考生和家长请注意:九种诈骗手法曝光,切勿相信!

2019-05-30 11:56 中新网阅读 (29794)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考生和家长请注意:九种诈骗手法曝光,切勿相信

据“信用中国”网站消息,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日前发布《2019年4月失信风险警示报告》。高考临近,《报告》归纳了九种常见的诈骗手法,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相信。

《报告》提到,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从备战高考到考生填报志愿,整个高考期间都是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高发期。近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的综合整治,高考诈骗案件已有所减少,但仍有少数不法分子伺机针对高考考生和家长实施诈骗活动。《报告》归纳了两类常见的的诈骗手法。

考试阶段常见诈骗手法有:

一是“枪手”替考诈骗。不法分子往往在网络上伪装成“高材生”,称自己可以当“高考枪手”,并称自己是全国最大的枪手团成员,而且干的时间也很长,别的枪手在网上骗钱,他们是真的帮助考生。以替考帮助考生考上名牌大学为诱惑,骗取考生和家长雇佣金。

二是销售高考答案诈骗。不法分子通过QQ群等渠道,发布出售高考答案的诈骗消息。不法分子常常对受害人称,其不但可以免费获得高考答案,还可以将答案卖给其他考生获利。一旦受害者上当支付钱款后,不法分子便会将受害人拉黑。

三是伪造虚假查分网址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姓名、考号、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诈骗。

以招生录取为名的常见诈骗手法有:

一是以“帮助录取”为借口,招摇撞骗。首先是“内部指标”招生诈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或家长不了解国家特定计划招生政策的情况,宣传“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有政策空间,可以想办法、找关系,承诺只要肯花钱就可以搞到“内部指标”,保证录取,欺骗考生和家长,收取“活动”“打点”费用。其次是低分“跳档录取”诈骗。一些骗子自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或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

二是仿冒正规大学名称,以假乱真。虚假大学俗称“野鸡大学”,是指未经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审批,无办学资质而私自招生办学的学校。虚假大学多自建网站行骗,往往只有空壳网站而无实体学校,打着大学的幌子从事伪造学历文凭证书之类的招生诈骗。其网站往往抄袭正规高校往年简介并盗用其图片和文字、粘贴各种教育类新闻信息,极具欺骗性。虚假大学的名称常使用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字样,如“中国”“北京”“首都”“华北”“华东”等,还常常含有“财经”“管理”“经济”等热门专业词汇。很多虚假大学的名字与正规大学高度相似,有的仿冒正规高校历史上更名前的学校名称,有的仿冒历史上存在过的学校,很容易被混淆。

三是混淆高校办学形式,名不副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当前高校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情况,故意混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的区别,把考生介绍到院校普通高等教育之外的其他办学形式学习,从中敛财。从以往的情况看,受骗的学生大多是被送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成人高等教育辅导班等进行学习,最后学生拿到的多数都是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成人高等教育或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证书,而不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

四是在线学历查询造假,滥竽充数。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大中专院校学历文凭证书上的证书编号,依靠在部分学历查询网站或其所谓的官方网站上实现文凭证书验证,因此在“虚假大学”的网站一般都设置有“学历查询”“证书查询”“信息查询”等栏目入口。以此来增加其可信度,取得受害人的信任。

五是以“免试入学”噱头宣传,弄虚作假。针对一些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本科录取线的考生,不法分子会以“免试入学”为噱头,吸引考生和家长注意,让考生和家长以为,只要交纳一笔钱,考生就可以与其他正常被录取的考生一样,享受同样的入学待遇。通过此种渠道从考生和家长处诈骗钱财。

六是以“发助学金或奖学金”为诱饵,掩人耳目。在高考录取过程中,一部分自冒充考生录取高校学生处的负责人的电话,称在了解考生的家庭情况后,可以为其申请助学金,或者发放奖学金,但要先交一定金额的报名费,以实施诈骗。

《报告》指出,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提示信息和媒体报道,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做好以下“五个切勿”。

一是切勿相信兜售试题或替考。教育部多次提醒各位考生,高考考试命题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保密程序,个人根本不可能获取试题或答案。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网上购买所谓的考题答案,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同时,购买考题答案本身也涉嫌违法,切勿尝试。另外,根据相关规定对于参加高考替考的“枪手”学生,一律按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二是切勿轻易点击其他查分网址。根据高考相关的时间安排,查分请认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官方查分网址,同时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诈骗。

三是切勿听信提前录取谣言。高考录取由省级招生办统一进行,不可能存在操作“特殊考生”“提前录取”“绕道录取”等行为,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在考生没达到分数线要求的情况下“破格”录取。此外,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的官方网站,网站域名后缀大多为“edu.cn”,请考生和家长仔细分辨,切勿听信提前录取的谣言。

四是切勿相信来路不明的录取通知书。对于有招生资质的高校,各省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给考生相关资料或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全国正规高校的名单可以通过教育部官方网站进行查询。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查录取真假、查学校真假、看录取日程、看邮件、看校长签名和查学籍真假等6种方式进行核实。

五是切勿轻易转账或泄露个人信息。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均不会通过ATM机进行,考生和家长收到类似电话或短信,要先与学校及班主任联系确认,一定不能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免上当受骗。

《报告》提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五花八门,针对上述诈骗手段,建议有关部门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防范工作。有关部门应根据历年全国各地发生的诈骗警性进行分析研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揭露诈骗的危害及诈骗犯罪分子伎俩,校方也应利用家长会及校信通、家长微信群、QQ群等进行广泛宣传,提升考生及家长的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二是强化监督管控力度。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各运营商、网络平台的合作,加强对群发短信的监管,一旦发现内容涉及高考真题、答案的要及时拦截并形成黑名单,避免不法分子故技重施。

三是加大对“虚假大学”曝光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优势,曝光“虚假大学”行骗手段及对社会的危害,提高考生、家长的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同时,相关媒体应在第一时间曝光官方机构发布的“虚假大学”名单,与相关部门整治打击形成联动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