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珠峰中国一侧登山季盘点:南北坡有区别 中国一侧登山人数保持平稳

2019-05-31 20:32 新华社阅读 (139453)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

13名登山者30日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13人是2019年珠穆朗玛峰北坡,即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一侧的登山季最后一批登顶的登山者,随着他们于31日安全下撤,2019年珠峰北坡登山季就此宣告结束。期间,珠峰一如既往吸引了业内人士和普通大众关注的目光,已成为一年一见的标准“网红”。一度小众的非竞技性户外运动项目以热搜形式跃入公众视野,曝光率陡增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疑问。登山季季末,新华社记者实地采访多位中外登山界人士,力图盘点热点背后的珠峰。

在最后的希拉里台阶,珠峰出现“堵车” 图据红星新闻

谈及珠峰登山,首先要区分的是南坡与北坡。作为中国和尼泊尔的界山,珠峰每年的登山活动,也同时在两个国家分别进行,由两国的职能机构各自管理。南坡即尼泊尔一侧,北坡即中国一侧。北坡登山活动由西藏自治区登山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登山活动。

中国一侧登山人数保持平稳

如今,珠峰攀登已进入商业登山时代。商业公司提供具有一定专业登山技能的向导,带领普通登山者攀登山峰并收取费用。攀登过程中,山脚下的村民可以通过为登山队提供牦牛运输、清理垃圾、帮工等服务赚取收入。这个兼跨体育、旅游领域的服务市场,多年来已发展出了高海拔登山、中低海拔徒步、户外+旅游等多个细分市场。

而在珠峰这座山峰的市场中,无论是服务提供者——登山组团商,还是消费者——登山者,获得准入资格并非易事。记者从中国一侧的登山管理部门了解到,登山组团商和登山者进藏登山需要接受严格的资格审查。

“我们不断提高攀登珠峰准入门槛,不予审批不具备组团资质和组织能力差的组团商,并严格审核报名资格。”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说。

据了解,在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的北坡,有意愿攀登珠峰的中外登山者,必须以组团商的形式申请登山许可,个人不能单独申请;管理部门会对登山者提供的登顶证书、攀登形式、攀登线路等进行严格审核;需完全依靠他人协助的无自主攀登能力登山者禁止攀登;登山者年龄必须在16至70周岁之间。

近年来为中国登山者提供服务的西藏雅拉香波探险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拉香波公司”),还要求自己的客户在常规体检外,必须接受心肺等专项检查。

而对于组团商,除资质、信誉等方面的要求外,管理部门还要求其必须配备1名领队,并为登山客户按至少1:1的比例配备高山向导,否则不予审批。

攀登珠峰报名截止日期为每年2月28日,逾期不予办理登山许可证。

2019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复来藏攀登珠峰人数为157人,较2018年减少23人;实际来藏攀登珠峰人数为154人,其中外籍登山者142人、国内登山者12人,分布在9个组团商中;另有尼泊尔籍夏尔巴高山协作人员208人,共计362人。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珠峰北坡登山于2014年接待181人,2015年接待376人(受尼泊尔“4·25”地震影响终止登山活动),2016年接待274人,2017年接待336人,2018年接待283人,2019年接待362人,总体保持平稳。接待人数最高值出现在2001年,为637人。

西藏自治区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西藏登管中心”)副主任、2019年珠峰北坡登山季总联络官白玛赤列表示,控制登山人数,一方面是严格审查登山者履历的结果,一方面也是为了平衡登山运动发展与环境效益,保证珠峰登山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珠峰北坡也对登山季节做出了限定,仅在春季接待登山者。尼玛次仁解释,这是由于春季珠峰易出现风力较小的天气窗口期,适合攀登。其他季节高空风、季候风强劲,降雪量大,雪崩多发,容易出现登山事故。

2019年登山季,珠峰北坡共有包括中外登山客户和登山向导、修路队员在内的241人登顶。

天气罕见恶劣

“这是19年来最差的天气了。”来自瑞士的登山公司经营者卡里·科布勒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北坡登山大本营对记者说。科布勒今年64岁,过去20多年间曾16次来到中国一侧攀登或组织攀登珠峰。

科布勒口中的差天气,是指可供登山者冲顶的时间期限,即登山者所说的登顶“窗口”,今年短了许多。

西藏登山队队员次仁旦达介绍,适宜北坡冲顶的窗口,主要指没有大风和暴雪的天气,其中风对冲顶影响更大。风大会导致气温直线下降,行军困难,容易产生冻伤、雪盲等危险。

往年的登顶窗口通常在5月中旬便已出现。首登荣誉往往属于修路队而非登山客户。修路队一般由登山公司顶尖的向导组成,他们要在几乎无保护的情况下,在雪线之上铺设辅助的路绳,后续攀登者便可借助上升器等装备将自己固定在路绳上。

冲顶阶段无伤病

今年,北坡的修路工作并不顺利,自2009年便开始负责修路的西藏雅拉香波探险服务有限公司几次因山上雪面过厚、风力过大,将修路队调下休整。直到5月22日,6名修路队员才将路绳铺到了顶峰。23日,一百多名登山者沿着他们打通的路线登顶。

单日超百人登顶,这在颁发登山许可向来“吝啬”的北坡,也是个不小的数字。这是因为今年窗口过短,到了气温更高、冰川消融更快、降水更频繁的6月,喜马拉雅山脉对登山者便不再友好,各个团队都无法承担这种风险。因此,北坡各队都想抓住23日这个难得窗口。当日首批登顶的是一支印度队,他们在日出之前便已登上顶峰。

冲顶过程一般从凌晨开始,登山团队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赶在清晨或中午时分登顶;管理部门会设定建议关门时间,今年为下午两点。往年,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以下简称“西藏登协”)都会在冲顶前召集会议,共享气象信息,并商讨、分配各队从突击营地出发的时间。

“我们的团队在(22日凌晨)0点前已经开始攀登,中国队一点钟开始,俄罗斯队在稍后也开始,我们是从不同的时间开始的。”科布勒说。

最令管理者担心的是一段名为“第二台阶”的路段,位于海拔8700米左右,是角度几乎完全垂直的岩石路段。今年刚刚从北坡第14次登顶珠峰的藏族高级登山向导扎西次仁介绍,那是珠峰北坡路线中最难的部分,只能单人通过,所谓“靠向导扛上去”完全不可能。1975年由中国登山队员架设的“中国梯”,便是为了减小攀登难度而设,2007年,中国梯被新的金属梯替代。

根据西藏登协向全部9支队伍了解的情况,在冲顶过程中没有出现冻伤、急性高山病等伤亡情况,“第二台阶”攀登有序。

非传统路线尝试未果

由于天气预报不乐观,管理部门启动了应急响应体系,向登山团队提供天气信息,也劝阻在不利天气日期有意登顶的队伍。

“我们无法也无权干涉登山团队的决定,但会根据我们掌握的天气情况为他们提供建议、告知危险。”白玛赤列说,直到29日,一支20多人的国际队仍决定留在山峰上,天气预报显示第二天有强风,工作人员持续与该队保持联络,直至其安全登顶下撤。

2019年的喜马拉雅山脉对登山者并不仁慈,在卓奥友峰,中国西藏一侧便因天气原因无人登顶;曾有计划在今年挑战珠峰非传统路线的美国登山运动员科里·理查德也无功而返。

无论资金和技术保障多么坚实,登山依然是一项“靠山”“看天”而行的户外运动,由自然原因造成的计划外状况是这项运动的一部分。这或许也是资深登山人从不言“征服”的原因。每次登顶后,他们只会感谢山峰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