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锐评 | 五十年了,郭永怀为何成了最亮"星"?

2019-06-17 09:46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阅读 (24983) 扫描到手机

一个向郭永怀同志学习的热潮正在齐鲁大地兴起。许多人在学习中思考:一位离开我们五十多年的科学家,为什么在今天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今天学习郭永怀,学什么、怎么学?郭永怀事迹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郭永怀,山东荣成人,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怀同志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为我国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殉职,享年59岁。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奖章的科学家。

斯人已逝,事迹不灭,精神长存。几十年过去了,郭永怀的事迹逐渐为人们所熟知。郭永怀成了最亮的“星”,不仅因为他是世界级的“学霸”,是一位出色教育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更为重要的是,郭永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献身国防事业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充分体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勇攀高峰的价值追求。

郭永怀成了最亮“星”,因为心有大我、以身许国。郭永怀说:“我来到美国是为了我的祖国。”“我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郭永怀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国际学术界声名鹊起,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回到国内,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建设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成果。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籍。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让郭永怀这颗“星”,没有因岁月尘封而失色,也没有因时代变迁而黯然,反而更加熠熠生辉。

郭永怀成了最亮“星”,因为自力更生、苦干实干。早在“两弹一星”时代,严峻的现实就告诉我们:实现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不能依赖别人,只能依靠自己。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极为匮乏的物质条件下,郭永怀胸怀为国争光之志,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凭着那么一种干劲、那么一种热情、那么一种奋斗精神,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了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

郭永怀成了亮“星”,因为追求真理、勇于攀登。郭永怀回国后,长期主持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所工作,又先后兼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在中科院力学所,化学物理系的主任是他,三峡大坝核武器攻击研究主任也是他,西南工程物理学院副院长是他,《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两个杂志的主编是他,翻译并出版了普朗特《流体力学概论》的人也是他。从空白的设计图纸到升腾在罗布泊高空的蘑菇云,郭永怀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的研制,都做出了突出贡献。郭永怀事迹表明,靠中国人的聪明智慧,攀登世界尖端的科技高峰,是可能的。

郭永怀的感人事迹,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需要我们细心体会、认真学习。与郭永怀事迹亲密接触,我们收获了许多感动和启迪。这种感动和启迪,将使心有大我、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一心为公、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在齐鲁大地更加深入人心,转化为激励山东人民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孙秀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