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济南早早按静音键 夜经济未走进居民生活

2019-06-24 09:0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阅读 (33903) 扫描到手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褪去白日的喧嚣,济南的另一面慢慢展现。此时,济南的街头有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来承载济南的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上街头,去感受济南的夜晚。

酒吧越开越多

却很难走进市民生活

“如果时间,忘记了转,忘了带走什么,你会不会,至今停在说爱我的那天……”20日23点,泛着幽幽的灯光,歌声透过后宰门街22号酒吧的门缝隐约传出。店里顾客不算太多,仅有两桌上座率,几位年轻人聚在一起的喝着酒私语聊天,个别坐在吧台上静静地听着歌想着心事。

“开店五年了,我们算是这条街上生意最好的一家酒吧了。”店员小张介绍,今天傍晚的大雨冲淡了平常还算不错的上座率,“周末基本上都能坐满,平常的话,也能坐五六桌”。

后宰门街有济南版“丽江古城”的美誉。在这条400米长的街上,聚集了不下十家酒吧、咖啡馆,近年来又聚集了各类文艺范儿小店,遂得此美誉,这也算是济南夜文化的典型体现。

23点过后,尽管不少酒吧还在营业,但老街上已鲜有人迹。尽管每家酒吧的营业时间都持续到凌晨2点,可不少酒吧已经关门歇业,还在营业的3家酒吧的上座率也并不太理想,要么空空,要么仅有一两桌的营业额。

老商埠区内也聚集着多家酒吧,晚上11点,老商埠街区的班卓酒吧,除了三四桌喝酒聊天的顾客外,也已没了热闹的景象。隔壁的酒吧里放着熟悉的歌,门口坐着两桌顾客,给寂静的街区带来一些欢笑声。

“一个月也就一两万的营业额,开酒吧的都得有情怀,眼下也不指望着靠此赚钱。”对于这样的营业额,后院酒吧老板孙奇(化名)已习以为常。尽管已从事10多年的酒吧行业,但他一直并不是以此谋生。

“开酒吧的大都是如此,”孙奇说,济南的酒吧文化主要集中在银座新天地周边、后宰门街、老商埠这三个地段,前者以动吧为主,后两个则主打静吧。尽管最近两三年里,济南的酒吧越来越多,但却并没有真正的走进济南市民的日常生活,“除了年轻人,大都市民晚上都不出来玩,上座率可想而知”。

除了酒吧,这条老街深夜还有一家烟酒商店亮着灯。店面只有十多平方米,卖烟和水的速度最快,客源一部分靠隔壁酒吧带动,另一部分靠过往游客。

店老板是后宰门街的老住户。谈及这条街的夜生活,她最大的感觉便是,自己作息时间——街上没有酒吧时,她每晚九十点便就关门睡觉;而自打这些酒吧开业后,她的营业时间也延长到凌晨1点,“这也算是发展夜经济了”。

曾经曲山艺海的代表

如今夜晚静悄悄

时间拉回到几十年前,夜晚本应是大观园里最热闹的时间。相声园子里传出叫好声,院子里的摔跤台围着众多加油助威的人,共和厅里,人们喝着茶嗑着瓜子儿,听着说书人讲述的天下事。

而如今,大观园的夜晚却是静悄悄的。晚上十点,这里已经进入熄灯模式,小巷里奶茶、炸鸡、寿司店均已关门,唯独一家菜煎饼店还在为刚刚结束加班的青年提供着果腹的食物。路边一家红豆饼摊位老板已经悠闲地玩起了手机,不久后也开始收摊。“九点以后基本就没有人来了,周六周天能好点,现在根本卖不了几个,”老板说。

大观园的院内,各种各样的宾馆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空间,甚至连晨光茶社的牌子下,都是两家快捷宾馆的所在地。要知道,晨光茶社在当年可是济南相声兴盛的标志,也见证了济南“曲山艺海”的辉煌。

“前几年,我们曾经试着恢复了晨光茶社、摔跤场等一批具有济南特色的文化场所。”济南大观园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玉琴说。可是这些场所只坚持了两年多就停业了。

“没有效益。”说起原因,王玉琴心中充满无奈:“我们也是一家企业,有一千多名员工要吃饭,长期没有效益,也就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但是王玉琴心中,始终还有着振兴大观园文化底蕴的情怀。“我们目前正在请深圳的一家公司,对我们的业态进行重新设计,打造一个就像上海城隍庙一样的商场。”王玉琴说,届时,济南的那些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还要植入这里,同时还会增加一些适应现代市场的东西。“到时候,气氛起来了,这里的夜晚将不再静悄悄。”

出租车司机张东武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听一些南方城市的乘客说,他们的城市,晚上11点夜生活才刚刚开始来。”在张东武从业的二十多年里,从来没有见到济南有过这样的夜晚。

“每天晚上9点,打车的人会出现一个高峰,那时候的目的地几乎都是各个小区,大家赶着回家。”张东武说,这一高峰仅仅能持续到10点多,到晚上11点,街头就已经很安静了。“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到一些酒吧门口或者火车站门口去等活,不管等到个大活还是小活,总比在街头只转悠拉不到人要强。”

夜晚的生意也有做头

便利店每晚接待100余位顾客

每天凌晨12点下班,张兰(化名)都会在县西巷与大明湖路交叉口的橙子便利店买些食品。由于住处没有凌晨营业的便利店,她每天都会从大明湖路上“绕个大圈”回明湖小区。

“刚刚那会雨下的挺大的!今天又吃泡面啊!”店长王峰(化名)一边算账,一边跟张兰热情地打招呼。“我们店是景区店,比起市区里的橙子便利店,我们晚上客流量少很多。”该店营业一年多来,王峰和他的店员平均每晚接待100余位顾客,该数字仅是白天来客量的三分之一。

“别小看晚上人们的购买力,夜晚营业额有时也能跟白天持平,算下来也不亏本。”限于公司管理制度,王峰不方便介绍店里的各个时段的营业额,但他透露,超市夜晚经济其实大有可为, “人少,但每单的金额却不小,起码五六十元起。”

在经四路周边,夜晚11点,大多数的商铺都关闭了,但是大多数的水果店还开着,店员们忙着理货,也有不少客人去购买水果。

“晚上11点往后,买东西的多是青年人,买的也多是烟酒、饮料等零食。”记者在一家便利店内观察了大约20分钟。发现从12点20—12点40的20分钟时间内,该店有十余位顾客,皆是青年人,每单的消费金额接在50元以上。

“我们在济南现有30多家店,都是24小时营业,主要是满足顾客的应急性、便利性需求。”王峰介绍,24小时便利店超市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夜班店员一般从晚上11点上岗,工作到次日7点,“12点之前是客流高峰期,过了两点就很少人了”。

与橙子便利店不同,统一银座超市虽也是24小时营业,但并非所有门店全部开发。历山路南口的统一银座店员关娜(化名)介绍,统一银座在济南有上百家店,24小时营业的占六成左右。“夜间的营业额能维持运营成本。”关娜称,如果两家统一银座相距较近,则一般是面积较小的店面24小时营业,面积小的营运成本也低。每一家24小时营业的统一银座超市都经过了仔细的商业考虑。

凌晨2点,山大路上的一家京东便利店每隔十几分钟便有一些年轻人来购买饮料零食。“这个点还算比较忙的。”店员小张称,自己值晚班时,一般有3个时间段较忙,“23—24点,2—4点,6—7点。第一个时间段买东西的以附近吃饭的人为主;第二段是酒吧、KTV下班的人;第三段则以上早班、买早饭的为主。”

“晚上营业一般利润很低,地段较好的店能赚些,便利店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居民。”小张称,论经济效益,24小时便利店虽在晚上盈利寥寥,但却方便了附近居民,“无形之中也是增加我们的品牌知名度。”(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杰 刘雅菲 赵卓琪)

城市睡太早市民参与度低,发展夜经济有钱还得有闲

与忙碌的白天相对,“夜生活”是白天工作、生活的延续,是市民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民也期待着从业态到服务,从文化到氛围,都能共同烘托起城市的夜经济。

除了唱K和练摊,还想有更丰富的去处

“这不没别的去处,只能来练摊儿。”21日凌晨1点半,和平路与历山东路交叉口出的一家烧烤店还未打样,几名店员略显疲倦,不时地打着哈欠。“再来两杯扎啤!”关平(化名)与朋友把酒言欢,一盘烤串、一盘毛豆、两大杯扎啤??场面不亦热乎。

“先别说夜生活是不是丰富,晚上在饭店吃饭常常会收到“要闭餐了、请先结下账”之类的提醒。”作为一种酒文化,“练摊”以其洒脱自在的餐饮模式,深受济南人喜爱,但练了10多年摊之后,关平虽感觉到腻烦但也无其他选择。“想去高档点的酒店去吃,可一过晚上9点,人家就开始催着你离开。”

近年来,不少餐饮店也注意到24小时开业,如海底捞等,但在关平等老济南人看来,重庆火锅等舶来品始终吃不惯,偶尔去几次无非是是图个新鲜,“一过了十点,能选的饭店就不多了。”

“我们时常会接待一些外地客人,也经常要到外地出差,对于城市‘夜生活’,真的能感受到一种反差。”历下区一家公司公关经理王峰(化名)说,每个月单位都会接待几拨外地客人,安排客人的“夜生活”也成了这位公关经理的头疼事儿。

“平常还没有太明显的感觉,可接待客人多了,就发现济南夜生活太单调。”王峰说,通常自己都是请客人吃饭,然后去唱唱歌,要是客人不爱唱歌,也就无处可去了,只能陪着客人在宾馆打打扑克。

“反过来,我们去别的城市出差,感觉却大不相同。”王峰说,去广州出差时,吃过晚饭,晚上十点 “上下九”步行街还是灯火通明;凌晨过后,路边各种便利店、饭店还营业,客人如织。“人家不会发愁要怎么招待我们,也根本不用刻意安排。”

城市“睡”得太早,市民难以参与夜生活

不管是外地人、还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都能很深刻感觉到,济南的夜晚不但不够绚丽多姿,而且还显得有些“嗜睡”。记者21日多处探访走访发现,济南的繁华、生气几乎在22时左右就匆匆结束了——在世茂广场看到,晚10点左右关店门时,百余位位顾客中断购物,被迫走出商场;晚上11点,明湖整个片区的市民们大都已关灯休息,小区内漆黑一片,鲜有灯亮着。

“晚上10点一过,大街上都见不到几个人”、“要不喝酒吃饭,要不就是去唱歌”、“一般晚上十一点之前结束”?提及夜生活,众多市民纷纷表示,济南市夜生活显得单一而且短促;而给外地人的感觉便是,济南 “睡”得太早了。

“其实,我觉得济南的夜生活还是在发展的,前几年人们到了晚上都不愿意出门,公交车、路灯等都跟不上夜生活的步伐。”来济发展10多年的唐元(化名)回忆说,这几年随着城市路灯管网、零点公交等市政设施的逐步完善,济南的夜间消费不再像以前那么冷清。“2000年左右刚来济南的时候,到了晚上8点,商场基本都关门了,现在可以去泡吧、去KTV,还可以去足疗,应该说比以前丰富多了。”

但与其他省会城市的横向比较,让唐元感慨:济南市作为省会城市,“夜生活”的乏味。 “你说完全没有夜生活吗?似乎也不是的,济南的酒吧、KTV和洗浴中心也不少。可不接地气,到了晚上,老百姓还是不晓得去哪玩。”唐元说,饭店、商场收班早,酒吧要么不上档次,要么过于高端,适合多数大众的中间层并不多。

“济南应有与众不同的夜生活。比如大明湖夜游、泉水夜游等,都会成为济南独特的品牌。还有省图、美术馆等,也可以延长晚间开放时间,让白天没时间的人们晚上来充电。”

市民张兰认为,群众参与度低,让济南的夜生活难有起色,而所谓的酒吧、茶馆等纯娱乐消费在济南也没有形成文化,“没有市民参与,没有市井生活味的夜晚,谈不上夜生活。”

不是不想消费而是没时间,“作息”小事关乎大局

近日,“码农”李菲(化名)因为“不在状态”,一天就被领导训了三四次。上周同学来济南出差,限于白天工作,王琳只能晚上一尽地主之谊,陪吃饭陪唱K陪夜游,一连三天都是11点才散。如此一来,白天昏昏沉沉的工作难免出差错。

很多工薪族对此都深有同感。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年轻一族活力旺盛,但晚上除了特殊的生日聚会、公司派对,多数工薪族大都选择周末休闲、狂欢。某公司经理王星坦言,一般都不敢“HIGH”得太晚,“因为第二天要工作嘛。”

公务员小张坦言,自己晚上不是不想出来购物、休闲,“实在是挤不出时间。我们五点多才下班,回家就得一个小时,买菜做饭收拾完就得9点了,根本没有时间出去夜消费。”

李菲则“更惨”:“公司早7:40就得打卡。”他感慨说,如果济南也能像深圳、广州等南方城市一样,作息制度相对宽松,“那我们这些喜欢夜生活的人就有足够的时间了。”

“济南更倾向于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在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洪英看来,消费者具备了消费能力,培养起了消费习惯,往往还要有足够的消费时间。张洪英分析,出于谋生、事业、家庭以及济南城市本身的生活节奏等因素,上班族们大都需要早起,而且下班后也往往缺少足够的消费、娱乐放松时间,“即便晚上出来玩,也往往不敢玩太久,担心迟到,担心影响明天的工作计划??”

“有钱,更得有闲。”张洪英认为,发展“夜经济”,市民的参与度必不可少,而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引导市民养成新的生活习惯、改变城市的生活节奏尤为关键,“比如像深圳、上海,门店大都10店之后才营业,晚上营业时间也相应延长。不过,这牵扯面太多,要改变需要政府部门做权衡考量”。

“不只是收入会影响消费行为,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变量。”张洪英称,对于眼下济南市民作息制度与夜经济发展错位的问题,应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关注,“毕竟发展夜经济,人的参与度必不可少。”

济南夜休闲文化氛围淡薄,业内人士盼政策早落地

一年前,王松(化名)辞职回家,在后宰门街开了一家“诉醉”酒吧。运转一年,酒吧“每晚人不多”的现状让他颇为苦恼。据悉,2009年时,济南大小酒吧都算上大概有四五十家,经过十多年的时间,这个数字翻了一两番,但消费人群却没跟上酒吧增长的速度。

“济南缺少夜休闲文化氛围,大家对酒吧和这种生活方式的理解也还比较浅,这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宣传引导。”本身也是老济南人的王松认为,在国外或者北京、上海,去酒吧其实就是一种8小时之外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但济南对这种方式接受度还不高。

王松还认为,在济南没有像香港、南京等城市那样形成夜经济商业圈,也制约了酒吧等夜经济行业的发展,“政府没有专门划出商圈范围,更没有专门的扶持政策。”因开在老城区,“诉醉”每晚10点半之后的便调低音量、调暗招牌的灯光,以降低噪音、光污染,“市民投诉几次了,相关部门一上门检查,难免影响政策经营”。

“济南夜休闲文化氛围的淡薄,归根结底还是济南市晚上没地方可玩。夜市少了,除了明湖秀,后宰门、老商埠的一些音乐酒吧,真的没啥可推荐的。”每每游客问起济南夜生活,民宿店老板周超(化名)就十分犯愁。为方便推荐济南夜生活,周超曾专门探访济南的夜晚。本以为会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逛完了,“真的挺让人失望的”。

眼下,靠着明湖秀、泉城夜宴的名气,周超已在大明湖周边开了近10家民宿主题的小旅馆,但他打心眼里希望,济南的夜生活能再丰富点,“让济南在游客的心中,不再是途径点,而是旅途终点”。

“集中打造富有泉城特色现代时尚的酒吧街?引入深夜购物、市民庆祝活动、公园之夜、嘉年华等各种形式的时尚消费活动,促进夜间消费,带动夜间旅游发展。”庆幸的是,日前公布的《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相关规划发展,让王松、周超等人看到了些许希望,“盼着政策赶紧落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