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齐全冷热不均 青岛夜经济探寻发展源动力

2019-08-05 08:43 青岛晚报阅读 (35459) 扫描到手机

“遍地开花”的夜经济让人们看到了青岛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无限活力。然而,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夜经济”这一商业形态同样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商家经营面临两极分化

记者探访多个“夜经济”发展区域发现,两极分化的问题非常普遍。它们中有一座难求的网红店,也有无人问津的餐饮店。还有些区域则因为太过冷清而整体提前打烊。一位新开业酒吧街的业主告诉记者,尽管街区周边汇聚了不少附近居民,给街区增添了不少人气,但并不能很好地转化成为有效客户,晚上7点以后进店消费者的人屈指可数。但也不乏抓住了“夜经济”发展机遇的商家,东部一家网红餐厅每天晚上6点就开始排队取号,不少资深“吃货”宁愿排上两小时队也要品尝这家店的美食。两极分化成为“夜经济"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之一。

“烧烤+啤酒”模式最受欢迎

记者探访多个主打“夜经济”的商业发展街区发现,无论是在聚集了时尚潮流的奥帆基地,还是最接地气的中山路附近区域,“烧烤+啤酒”的模式永远是最受欢迎的组合。在奥帆基地区域,主打烧烤和啤酒的餐吧成为区域内的人气王。而在中山路附近区域,一家名为大鹏烧烤的门店,则通过“啤酒+烧烤”的组合将夜经济发繁荣延续到了全年。

对于河南路大鹏烧烤老板娘徐娜而言,淡旺季的概念在她心目中早已模糊。从每天晚上6点到第二天凌晨两点,都是她的忙碌时间。由于店内生意实在太过火爆,她不得不又当老板又当服务员。晚上9点,当很多饭店都准备打烊之时,徐娜则迎来一天中最为忙碌的时刻。大量消费者来到店内宵夜。徐娜告诉记者,夜晚的营业收入占据了店内总营业的大部分,虽说这些客人中有不少是游客,但大部分是居住在附近的本地客,因此店里并没有明显的淡旺季,并且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客源。

记者探访多个“夜经济”区域发现,尽管“音乐+啤酒”的模式看起来更适合“夜经济”的发展,但单一的酒吧形态似乎并不能抓住青岛消费者的心,不少酒吧生意不如想象中受欢迎,但融合了餐饮、演艺、啤酒等多种元素的综合餐吧则比较受欢迎。

“夜经济”氛围有待提升

受访的餐饮、酒吧经营者都向记者提到一个问题,目前青岛“夜经济”发展的势头很好,但总体氛围仍然有提升空间。鲁B精酿啤酒音乐餐吧是近年来青岛小有名气的音乐酒吧,自在新都心的第一家门店获得成功后,其创始人倪大川在闽江路开出了第二家分店,同样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在倪大川看来,青岛并不缺乏“夜经济”发展的基因,但“夜经济”发展的范围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倪大川表示,青岛作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聚集了来自全国的游客,他们为“夜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此外,青岛作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具备了一定的消费能力,这为“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倪大川同时表示,青岛“夜经济”的氛围不如许多同类城市浓厚,人们更愿意“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而不是走出家门进行消费活动。

如何提升整座城市“夜经济”的发展氛围,倪大川认为,首先作为商业从业者来说应该在经营上下更多功夫,推出更多好的活动吸引消费者。另外也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合理引导,例如营造“夜经济”的发展氛围,同时也对餐饮、酒吧等相关产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共同推动青岛“夜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青岛市商务局将牵头出台《关于推动我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标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繁荣岛城“夜经济”。重点从4大方面推进:一是大力改造培育夜间购物街区,推动休闲购物消费;二是大力发展餐饮休闲街区,培育特色餐饮品牌;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不断提升城市夜间文化活力;四是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全面展示城市时尚气质。

新经济业态改写“夜经济”格局

近年来,以各类外卖平台为代表的新经济也改写着“夜经济”的发展格局。此外,在饿了么平台上,传统线下夜经济相对集中的局面也在被逐渐改变。人头攒动的华润万象城、新城吾悦广场等商圈,已不是线下消费的“高原地”。取而代之的,则是胶州实验小学商圈和崂山区大拇指广场商圈等多个“非中心区域”商圈的在线崛起。

而远郊区县的夜间外卖崛起也不难理解:随着当前市内各地夜间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远郊区县的夜间消费供给不足问题愈发突出,这也给区域内的外卖业务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在某种程度上,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聚拢了过往在城市中星罗散布的商业机会,并给附近居民们提供了享受更好夜生活的优质供给。

有业内人士也指出,在互联网浪潮下,外卖等消费模式的快速发展让传统门店的经营范围从500米的半径拓宽至3500米,原本位置 “偏僻”的商家获得了充足的订单,这让“金角银边”等传统商业逻辑的优势不再明显。

互联网的力量,推动了城市商业版图上租金和流量的重新博弈,也促成了城市不同空间的商业价值变迁,最终让城市呈现出更加扁平化和碎片化的线下商业空间结构,青岛各市区热闹的线上夜市商圈分布正好印证了这点。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李沛

■新闻链接

各地争相发展“夜经济”

在近几年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城市的消费功能越来越被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日益突出。那么各大城市的消费力究竟如何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称“社消总额”)是衡量一座城市消费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2018年十大最具消费力(社消总额前十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武汉、成都、深圳、南京、苏州和杭州。

近年来,各地都开始着手发展夜经济。例如,《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日前正式颁布,推出13项措施“点亮夜京城”。包括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点亮夜间消费场景、推出 1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提倡商业场所延长营业时间、开展晚间促销活动等一系列举措。

从去年底开始,天津着手发展夜间经济,多个夜市陆续开始营业,在丰富市民夜间生活的同时,也释放了消费潜力。此外,天津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夜间经济成为天津消费增长的重要着力点。

实际上,不光是北方城市,南方城市也都在纷纷发力夜间经济,打造“不夜城”。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分析,夜间经济是扩大消费的一个很好途径,也是促进人们交流的重要选择。促进夜间消费需要相关部门做好配套,比如地铁要开得迟一点,大商场开得晚一点,晚上的灯光、社会管理都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