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村清洁取暖完成21万户 关键是居民可承受

2019-08-13 10:11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阅读 (33765) 扫描到手机

“农民不愿意改,清洁取暖设备成了摆设,怎么办?为了找到最适合农村的清洁取暖技术和产品,我们组了这个‘相亲会’,一方是各区市农村清洁取暖工作的主管部门,另一方是27家从事清洁取暖技术和产品研发的企业。”8月9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召开首次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建设技术交流大会。谈起举办此次大会的初衷,市住建局村镇建设处处长李建新如是说。

大会现场,27家企业轮流上台,将自己最新的清洁取暖技术和产品进行现场推介。各区市相关负责人则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选择群众改得起、用得起的清洁取暖产品,进行进一步对接。

所谓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热电联产等清洁化能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青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主要采取集中供热、电代煤、气代煤,生物质、清洁煤几种方式。

根据省政府去年下达的《山东省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8-2022年)》,青岛要在5年内实现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据此推测,目前青岛市农村地区需要进行清洁取暖改造总户数为76万户。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青岛共完成清洁取暖户数16万户,2018年完成4.7万户,累计完成20.7万户, 2019年上半年已开工2.3万户,全年计划完成4.7万户,农村清洁取暖率达到21%,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9年非通道城市农村地区达到20%以上”的目标要求。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农村清洁能源改造效果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农户对清洁取暖改造不是很积极,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如:传统习惯、经济条件、环保意识等,但改造成本高、运行费用大、补贴不到位、优惠政策不落实、供热效果差、安全难保证等也是制约清洁取暖有效推进的重要原因。

该负责人表示,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工作,政府持续推动是根本,居民可承受是关键。“清洁取暖工作不仅要尊重群众意愿,还要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防止燃煤‘复燃’。”

记者了解到,青岛去年已出台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奖补政策,例如:气代煤燃气炉供暖,市财政补贴标准为1200元/户;电代煤供暖,市财政补贴标准为2000元/户;生物质锅炉供暖,市财政补贴标准为400元/户等。这些财政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户对清洁取暖改造的积极性。

但是专家提醒,补贴退坡后,农民还能不能承受清洁取暖的成本、用得住清洁取暖设备,是考验清洁取暖工作推进实质成效的关键。

要想农村用得住清洁取暖,首先需要清洁取暖装备本身用得环保、用得方便、用得实惠、用得安全、用得暖心。比如,清洁取暖装备的善后服务要到位,各企业要在使用产品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技术服务站,做好检修、维修、保养工作,包括取暖季前检查、取暖季中巡查、取暖季后维护,不仅让百姓身体暖和,而且让百姓心里热乎。

除对设备改造、管网改造进行财政补贴外,对农村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也是降低农村清洁取暖成本的关键一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发展处研究员梁传志表示,清洁取暖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节能建筑(热用户)三个主要环节。建筑是否是节能建筑,直接影响清洁能源供热的替代效果。但目前看来,农村建筑普遍为非节能建筑,其采暖能耗比节能农房高2至3倍。这些非节能农居,如不经节能改造就使用清洁能源系统,不仅设备投资增加,运行成本高出节能农房3倍,而且室内热舒适性难以保证。“农民如果算来算去觉得不划算,就很容易造成‘返煤’。”梁传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