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风采|莒南县

2019-10-17 14:23 临沂市人民政府网阅读 (62273) 扫描到手机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鲁苏交界处,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辖12个镇街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42个行政村(社区),82.4万人口,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西部为平原,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山东省绿化模范县、山东省双拥模范县、山东省文明县。近年来,莒南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内转外拓,发力赶超,真抓实干,团结奋进,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政治安定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15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2.1%;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92.1%;完成生产总值246.32亿元,同比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7亿元,同比增长14.8%。在2015年度全市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我县位居全市15个县区第4名,获得二等奖,取得近年来的最好成绩。荣获三引一促工作先进县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先进县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区、结亲连心工作先进县区等4个单项奖。

历史悠长,人文厚重。莒南西周时属向国,东周时属莒国,秦、隋时随莒国划入琅琊郡莒县,唐时属河南道密州莒县,明代属青州府莒州,清代属沂州府莒州。1941年1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因析莒县南部置县而得名。这里是古代莒国的发祥地,流淌着龙山文化4000余年的灵气和血脉,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培育形成了辉煌灿烂的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境内发现古文化遗址53处,其中包括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几千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里走出了抗金名将杨妙真、抗倭英雄孙镗、明朝重臣王璟以及文化大家庄瑶、庄陔兰等一大批灿若星河的历史人物,演绎过红袄军、赤眉军、八路军115师、山东省政府等许多彪炳史册的历史事迹。特别是明清时期长盛600余载的庄氏家族,先后培养进士8人、举人23人,致仕为官者多达300余人,成为享誉华夏的名门望族。莒南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四个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被誉为“齐鲁红都”、山东的“小延安”。1941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省参议会、八路军115师司令部移驻莒南县。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大店镇宣告成立,莒南县成为全省党政军指挥中心。抗日战争中,全县有13698人参加八路军,66740名青壮年参加抗日自卫队,761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梁怀玉、尹德美,三英烈之父——刘永良等震古烁今、感天动地的英雄群体,“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事迹被载入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被国务院授予全国7个抗日英雄群体之一。解放战争期间,全县共有4600人参加解放军,1086人壮烈牺牲,30万人次出工支前,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50年代涌现出了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厉家寨三个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的全国先进典型,特别是“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光辉批示,曾经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口号响彻全国。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莒南县近海临港,地处青岛港、董家口港、日照港、岚山港、岚桥港、柘汪港、连云港等沿海七大港口的强辐射区,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处于鲁南经济带和半岛蓝色经济区交汇位置,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岚济路、莒新路、莒阿路等省际公路贯穿全境,新菏兖日铁路、长深高速、瓦日铁路把莒南与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等发达地区连为一体。西接临沂、东达日照的北疏港通道年底即将全线通车;枣临岚高速年底将动工建设;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鲁南城际高铁建设规划,明年将启动建设。莒南已基本形成集高铁、高速公路、省国道为一体的“五路通港”交通大格局。

资源丰富,生态宜居。莒南地处淮河流域,境内大小河流323条,大型水库1个,中型水库2个,小型水库130多个,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4亿立方米,投资10亿元“大水网”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建成后年可调剂水资源1.2亿立方米。境内有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力源热电4x3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将于明年全部建成投产,国家电网特高压输电工程在莒南有2处。全县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处、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综合实验室1处、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创新平台10家、市级技术中心26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县内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5家,年培训职业技术人才2万多人次。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全国花生生产出口基地县,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柳编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石雕艺术之乡”、中国“磨料磨具之乡”。莒南生态怡人,景色秀美,宜居宜游。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89%,绿化率35.04%,人均绿地面积40平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是国家级园林县城、山东省绿化模范县、山东省旅游强县、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县。拥有国家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国家级旅游示范点1处。享有“莒南天佛、世界奇观”的天然卧佛和马鬐山水、悠悠千载、佛法传承的卧佛寺等景观美不胜收。特别是近年来做深做活水文章,实施了鸡龙河、磐龙河、白马河、龙王河、卧龙河五大生态水系建设,打造了“两山雄峙、五河汇城”、“三面湿地一面城”的山水园林景观。

活力无限,创业沃土。莒南县享受一系列国家省市重大政策,被国务院批准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整体列入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被山东省政府列入西部隆起带规划;在临沂市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被划入现代城镇体系核心圈层;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县域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依托这些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凭蓝而立,向海而生”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临港经济,规划建设了莒南经济开发区和临港产业园、临港物流园、大店工业园、板泉工业园“一区四园”,拉开了80多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发展布局。2014年莒南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中列第15位,连续七年居全市第1位。初步形成了冶金有色、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化工医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6大优势产业和新能源、生物医药2大新兴产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强的配套能力,是全球最大的谷氨酸、黄原胶、氨基酸生产基地,是全球最大的板栗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镍合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花生及制品生产基地,鲁东南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连续9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莒南县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引一促”、企业“二次创业”以及在外人员返乡创业活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莒南成为吸引海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发展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