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三型”:找准政务服务的“穴位”

2019-12-26 14:16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阅读 (32260) 扫描到手机

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全面推进流程再造,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化三型”:找准政务服务的“穴位” 

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外景。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薛华飞

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青岛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机遇。站在中国开放发展新风口上的青岛,也是企业家面向未来、高飞远飞的新风口。在全国上下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各个城市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必将成为一个城市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曾有深圳的企业家一语道破政务服务的至高境界:让企业家感到舒服。舒服就是自然而然,就是如鱼在水,就是如沐阳光,就是既“亲”又“清”。具体来说,就是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的政务服务,这“三化三型”正是找准了政务服务的“穴位”。

汇聚创新改革的澎湃动力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厚望。在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如何才能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青岛?如何才能将青岛的发展内涵充分地释放出来?我们必须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正式提出“学深圳、赶深圳”。

学赶深圳究竟要从哪里下手?关键“穴位”在哪里?这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选派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就是最有效的载体、最直接的途径。9月19日青岛市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汇报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在讲话中指出,学赶深圳,说到底,就是学习深圳的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的政务服务环境,打造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发展生态,汇聚形成创新改革的澎湃动力,在政务服务方面,“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9月23日,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机关工作流程再造的指导意见》,就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起中央及省委赋予青岛的重大使命,刀刃向内,以机关自我革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加速迈入快车道。《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机关工作流程再造的指导原则就是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这也是我市提出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之后,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对“三化三型”有了明确的界定。

在9月25日举行的青岛企业家暨“双招双引”大会上,王清宪再次在讲话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读懂企业、读懂企业家,全面推进流程再造,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的政务服务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满意指数。

一个月内,如此密集地提到“三化三型”的政务服务环境,既表明了其在城市开放发展大势中所承载的重要分量,也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信心。打造好“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将成为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有效途径和坚强保障。

营造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发展生态

坚持不懈深化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是我们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的重要原则。市场化就是充分认识、尊重、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能干的一律交给市场。假若市场化意识不强,习惯于用行政方式干事,在面对企业的时候,往往就会有了“官架子”,难以让企业家感到舒服。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政府就去培育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则要更好地补位,发挥好作用。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政府要依法行政,企业要依法经营。法治化就是要强化政府法人主体意识和契约精神,敬畏法律,尊重规则,打造人人平等依法办事、可预期可信赖的制度环境,避免出现契约精神欠缺、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企业家与政府官员之间要彼此保持好清清爽爽的关系。

政府是公共政策的“生产者”,企业是公共政策的“消费者”,公共政策制定不专业,企业就难以真正享受到政策的红利,自然就难言“满意”二字。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专业化,就是要引导干部善于运用专业的概念、判断、推理和表达,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提升政务服务的精准化,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素质能力,拓宽专业化干部人才的来源渠道。

站在中国开放发展的新风口上,一个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政务服务环境,必然无法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始终秉持开放的胸怀和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善于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加快营造开放型的环境。

如何才是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政务服务?这得企业家说了算。政府部门要身临其境去感受,换位思考,真正了解企业是如何运作的,站在企业的角度体悟什么样的政务服务才让企业感到舒服。服务型就是要不断强化公务人员“公共事务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牢固树立“围着企业转”的服务意识和理念,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定政策、优服务,积极主动履行为企业服务的职责。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制度创新是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效率从何而来?就从流程再造、制度创新中来。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务服务的效率,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政务服务务必要高效便捷、务实管用,提高政务决策、运行、服务、落实的效率。我们学习企业管理经验全面推进流程再造,就是要对各类不科学、不规范的流程大胆开刀、创新再造,自我革命、激活效能。

总而言之,“三化三型”的政务服务,其根本就是围绕如何更好服务企业发展,让企业家感到舒服,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积极主动服务成为一种共识

“您好杨律师,在律所吗?有个问题想跟您咨询一下。”青岛领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观龙正通过微信语音,就公司设计制作的文创商标是否被侵权一事向山东纳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财基咨询,随后双方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杨财基并非王观龙公司的法律顾问,而是政府为其“聘请”的律师。6月1日起,青岛在全省率先开始试点“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惠企”的创新举措,通过政府向律师事务所购买服务,免费为企业提供政策宣讲、政策享受及监督政策实施等法律服务,王观龙对此颇有感触,“作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公司,无法像大企业一样长期聘用法律顾问,但法律问题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是生死攸关的,一旦出现问题就是一步错步步错,后患无穷。”王观龙表示,之前没有专业人士解答,大多数法律问题只能靠自己上网搜索,如今则有了专业系统的解答。这是我市不断强化法治化改革的真实写照,相信这样的服务肯定会让企业家觉得舒服。

今年以来,我市在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方面全面出击:在17个与市场关联度高的职能部门设立了市场配置促进处,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将青岛打造成市场化运作的新高地;举办了6期青岛干部讲堂,瞄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理念、新趋势,定期邀请国内外权威人士来青岛作专题报告,帮助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认清、把握、顺应大局和大势的能力水平;推动流程再造,建立顶格协调推进机制,对“双招双引”重大项目、重大事项,探索实行“由上而下”的顶格协调推进机制,抓好处长或中层干部这个关键部位,最大化提高决策效率……如此事例不胜枚举,究其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如今的青岛,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已经成为公务人员一种思想和行动上的自觉。近日,青岛市委、市政府收到一封来自中国工艺集团有限公司的感谢信,对青岛市城市管理局、青岛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积极服务企业的做法表示衷心感谢。原来,该企业投资建设的园区内有一栋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厂房,不能拆除,但是保留该厂房与园区已审批通过的建设规划产生冲突,导致园区有5栋建筑未能进行竣工综合验收。“我们都是做企业的,对于文物、建筑、审批这些事真的不懂。”企业负责人表示,正当束手无策时,前来跟踪监督检查的市城市管理局和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了解企业困难后,多次主动上门服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依法依规执法监督的同时,给予企业合理化建议,并协助企业解读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办事流程,最终解决了大问题。

“三化三型”政务服务是一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自我革命,既需要广大干部的内生动力,也需要外力的倒逼。青岛出台了《企业家政务服务满意指数调查方案》,每半年开展一次企业满意度指数调查,以此作为衡量区市、功能区和市直部门工作的重要依据。此外还加强对政务服务情况的协同监督,2月份,青岛率先亮出“舆论监督之剑”,令各方瞩目。舆论监督不是目的,推动问题进入解决的“快车道”才是方向。王清宪指出,要让新闻舆论监督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持续加大力度,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务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在协同监督形成的氛围里,不仅推进问题的解决,也让青岛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承载着一系列国之重任的青岛,将在“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的强力“加持”下,吸引来更多来自企业、资本、人才的目光,汇聚起更加磅礴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