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人,140天,学到啥?带回啥?青岛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归来

2020-01-14 08:30 青岛晚报阅读 (99680) 扫描到手机

  本报1月13日讯 2019年8月28日,我市第二批150名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抵达深圳,与第一批体悟实训干部无缝衔接,开启“深圳时间”。 1月12日,经过在深圳的140天体悟实训,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启程返青。150人140天,都学到了什么?又带回来什么呢?

  “青岛市把我们150名队员派到深圳学习体悟,不但要我们用心用情用力去学,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实训队员朱梅感触颇深,优美的自然环境是青岛的地理优势,而良好的营商环境,靠的是每一个青岛人的真诚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唯有时时处处为企业着想、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才能真正实现“筑巢引来金凤凰”。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回到青岛,她将与队友们共同做优化营商环境的践行者。实训期间,朱梅与队友积极为青岛深圳两地企业“牵线”,在得知青岛企业家要到深圳参会,并需要与深圳市建筑科学院、深圳盐田港集团以及教学机器人方面的企业进行洽谈时,实训队员第一时间发挥桥梁作用,分头行动,为青岛的企业在深圳提供服务,从接到企业家需求到落实到位,体悟实训队员们只用了半个小时,这不仅展示了实训队员的“青岛速度”,还有“青岛态度”。

  邢雪松作为第二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员,被安排到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习。这是一家专注于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与母基金管理的专业投资机构,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基金管理机构之一,目前管理着国内规模最大的商业化母基金——前海母基金。体悟实训期间,经过实训队员的推荐,先后有6个项目获得前海母基金的青睐,进入投资项目尽调程序。 “事实说明,我们青岛不缺少好项目,我们缺少的是发现好项目专业化的团队。 ”邢雪松认为,引入创投风投,不仅要多引入基金,更要引入类似前海母基金这样优质的GP管理团队。通过引入优质团队投资青岛企业,带动青岛创投风投的活力,让更多的基金能够了解青岛、了解青岛科技创新创业的活力。

  入职不久,实训队员郭跃峰便了解到,实训单位中洲科技正在与胶州市政府探索在深圳建立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深圳孵化、中洲运营、胶州加速”这种离岸孵化的模式,用深圳的“梧桐树”孵化青岛的“金凤凰”。实训队员们依托对深圳、青岛的了解优势,积极发挥“桥”的作用,为了双方能够深入交流,大胆地提出了建议。郭跃峰认为,体悟实训是有效形式,真正将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是初衷。深圳是个大宝库,具有强烈的“虹吸效应”,作为身处其中的实训队员,更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利用解码深圳的经验,建立共享共赢的合作平台,来探索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服务助力青岛发展。

  “深圳企业家嘴里,念叨最多的就是‘客户’,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深圳企业始终把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主攻方向。 ”实训队员门杰认为,作为机关干部,要学习借鉴企业的思维方式,以服务对象为客户,以工作任务为订单,以工作绩效为饭碗,而不是简单认为“这是上级的要求”“领导让我这么做”,要从内心深处激发动力,形成追求专业化的高度自觉。 “在深圳,我强烈感受到了专业化的力量,一个行业、一个产品甚至一个部件,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细分。 ”门杰感受深刻,华强北的一个手机外壳专卖店,不仅有数百种不同型号、不同款式、不同材质的手机外壳,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和市场潜力,做进一步的研发。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许多企业已经进行了高度专业化的开发。对这些技术、成果和企业、机构,其实可以借鉴吸收,与推进机关流程再造、实现专业化提升相结合,用专业化的手段实现工作成果的乘法效应。(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