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社保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2020-01-16 10:10 大众网阅读 (24514) 扫描到手机

大众网·海报新闻1月15日讯(记者 蒋甜)面对社会保险经办服务需求量和需求层次的提升,青岛市2019年度“三民”活动社情民意调查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市民对社会保险工作满意度达到97.16%,较上年度提升0.32%个百分点,在全市15个民生服务领域中位居第三。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青岛数字社保,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社保经办服务越来越便捷

“竭诚为广大参保单位和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是每位社保人的初心和使命”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接收采访时讲到。

市社保中心将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尽量做到一次不用跑作为努力方向,大力实施网上办理,自助办理,持续简流程、减材料,推动社保经办服务质效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社保网上单位用户15万个、个人用户700万个,养老、工伤、失业保险175项业务开通网办渠道,网办率95%以上,日均登陆2万余人次,网办业务量列全市第一。

记者来到市北区社保经办服务大厅,导服人员热情的将办事人员引导分流到各个区域,对网上可以办理的业务,则引导至自助服务区域,自助区域提供WIFI和联网电脑,帮办代办人员可以协助办理网上业务。“我们力求让广大参保单位和市民感受到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全方位提升经办服务效率和体验感”大厅工作人员介绍“智慧社保服务大厅,实行手机预约、网上申报、自助填单、电子评价,窗口均配备高拍仪,全面取消复印件,经办材料拍照入档,在持续的流程优化中减少了100余种申请类材料的填写,书面申请材料从平均3.3份减少到1.3份”。

记者了解到,青岛社保中心在创新经办模式上持续发力,推出了容缺办理、秒批事项、非工作时间服务、上门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实施了10个告知承诺试点项目;对业务量最大的11项业务实行网办“秒批”;大厅实行午间服务、延时服务、双休日预约服务,最大化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对重度失能失智患者、老弱病残等行动困难参保人员,提供上门服务。

领取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一次不用跑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养老金领取集中认证的堵点痛点问题,青岛社保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大数据分析为主导,生物特征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新型认证服务体系,依托大数据平台,整合民政、交通、医疗、公安等多个部门10亿多条数据,全方位分析待遇领取人员日常行为轨迹,动态判断其生存状态,真正实现寓认证于无形,寓认证于服务。

家住海伦路的一位退休老人高兴和记者说“现在再也不用跑腿认证了”。青岛市北区海伦路街道保障中心主任陈硕介绍“平台按人员待遇水平设定了6至24个月的认证期,认证服务期内,运用大数据技术比对其生存状态,自动顺延认证服务期,在认证服务期结束前2-3个月,通过短信、微信方式提醒未获取生存状态人员进行手机刷脸认证,认证期结束前1个月仍未认证成功的,我们则通过社会化活动或登门提供认证服务,原先集中认证每天平均认证130多人,经常出现排队认证的现象,现在每天平均认证8人。”

据悉,自2019年1月实施大数据认证模式以来,全市已有202.51万企业职工和居民待遇领取人员通过了认证,静默认证率达92.6%,“零打扰”认证彻底改变了过去“赶集”式集中认证的历史,切实提高了广大老年居民的服务感受,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社会成本。国家人社部已将青岛市养老待遇大数据静默认证模式经验做法在全国社保系统推广,助推各地资格认证工作优化转型,数亿老年居民因此受益,相关经验入选了中央党校井冈山等四个校区的便民服务教材案例。

电子社保卡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在全国社会保障卡发展的每一次跨越中,都有青岛的参与和见证,青岛作为全国电子社保卡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实行“窗口、网上、移动、自助、电话”线上线下一体化社保卡服务,委托8家合作银行1010个服务网点提供线下服务,322个网点实现柜台即时发卡,全市持卡人数已达872万,覆盖99%以上参保人群,全国统一电子社保卡申领渠道拓展至20个,签发已达112.87万张,社保卡成为群众享受民生服务的重要载体。

记者了解到,电子社保卡不仅可以作为享受社会保险服务的电子身份凭证,还实现了扫码购药、在线经办、金融支付等线上线下融合应用,为市民提供全天候不打烊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以电子社保卡为载体,依托青岛人社APP和城市一账通APP,在全国首创电子时间银行,为志愿服务搭建时间记录、存储、交换的平台,助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该项目应邀在2019年中国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大会做题为《时间银行在助老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演讲,并荣获 “青岛影响力—2019移动新媒体”创新性产品奖。

据悉,目前青岛市已有10余家养老机构、18个志愿者组织、5000余名志愿者,开展助老志愿服务400多个小时。一位常年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介绍“电子时间银行就跟滴滴打车一样,拿出手机看看有什么合适的服务项目,一点就预约上了,做完了时间就给我记上了,平时拿出手机来看看记录,觉得很有成就感。”

社保待遇“6A”拨付让老百姓的养老金更安全

过去每月养老金发放都需要工作人员分批次以手工报盘方式通过银行发放,人员跨地区流动社保账户转移资金需多名财务人员通过网上银行逐人逐笔拨付,手续繁琐,操作量、审核量都很大,资金安全存在隐患。使用6A自动拨付平台后,资金拨付金额、笔数、账户信息均通过平台系统自动匹配核对,数据网络加密传输,全程可查可控,资金流动实现“离库不离线、中途不落地”。2019年青岛市规范了全市养老金发放时间,新模式让资金拨付更便捷更安全,破解了社保覆盖面广、资金量大的发放难题,为全国社会保险拨付工作提供了青岛经验。

记者了解到,“6A”拨付平台由青岛市社保中心与中国银联及9家合作银行共同开发,资金拨付实现取数、校验、发放、回盘、实付、对账“六项全自动”,适用于对公、对私、跨银行、跨地区、大额资金等多项拨付功能,自2019年运行以来共拨付金额达485亿元,准确率100%。

劳动能力鉴定更阳光

“我是通过手机APP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材料拍照上传就可以,来到鉴定工作站人挺多但秩序很好,电子叫号按照病种分科排队,人脸识别入场”鉴定现场一位职工接受采访讲到“鉴定专家态度和蔼,专业性强,等检查结束后,鉴定结论就直接邮寄到家,还可以通过扫码查询鉴定结论,确实很方便”。

鉴定现场一名医学鉴定专家表示“青岛市的劳动能力鉴定专家有500多人,市社保中心在鉴定前一天通过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人选,在鉴定过程中检查结果都是现场直接录入系统,鉴定意见背对背做出,系统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中决策确定”。

青岛市劳动能力鉴定通过流程再造、硬件配备和机制创新,开发建成了全国首家集智能管理、信息运行、监督检查、风险防控、鉴定服务“五位一体”的劳动能力鉴定智能服务平台,并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站投入运行。平台包括“人脸识别系统”“智能队列系统”“专家意见综合评定系统”三个子系统,平台信息与社保信息系统联通,数据实时共享,鉴定现场身份验证、查体、化验全程人脸识别,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专家意见依托平台现场录入、集体定、一次定,全程只跑一次腿,服务更加便捷高效,鉴定结论更加公平公正。

据悉,劳动能力智能化鉴定系统自2019年启用以来已鉴定近万人,每场鉴定人数由原来的80到100人,提高到目前的180-260人,劳动能力鉴定从申报到结论送达周期缩短到30天,鉴定全程智能化、电子化,鉴定程序更加严谨规范、便民高效,有效提高鉴定职工满意度和鉴定工作的公信力。

“一键直连”让企业办事更方便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海尔集团共同研发了‘社保——企业直连’嵌入式服务平台,该平台在海尔集团试运行期间,为海尔集团300余家小微企业,开放社保信息经办系统端口,提供“一键直连”的社保经办服务,海尔集团人力共享平台总监张俊玲介绍“我们集团人员变化比较频繁,人员新增、转入、转出、信息维护等我们只要在HR人力资源系统操作后,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就会同步更新,不用重复操作也不用跑腿,经办效率提升了10倍”,极大简化缩减办理业务的步骤与时间,经办服务效率大大提高,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上”

据了解“社保直连”模式作为青岛社保面向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新模式,为政企合作创建了示范案例。该模式将持续在全市大型企业中推广,进一步优化提升社保公共服务,降低企业负担,提升经办服务水平,为企业创业创新搭台助力。

始终将“惠民利民”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以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的社保信息系统省级集中是山东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次办好”改革的重要工作部署。信息系统省级集中后可实时支撑全省各级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业务经办,省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将更加顺畅。

据悉,青岛市分四期对全市624名社保经办机构及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组织157名业务骨干对654个业务模块逐个测试,及时反馈问题,进行技术调整,确保人员、时间、质量和进度有保证,力求网上办事、移动应用与省级集中信息系统全方位契合,确保省级集中信息系统平稳上线运行。

同时,按照机构改革工作部署,青岛社保中心坚持“惠民便民”原则,树立“一盘棋”观念,与医保部门协同联动,创新实施联合经办“青岛模式”,实行社保医保业务“一窗受理、一次办好”,联合经办窗口统一配置标识标牌,统一提供导服分流、电子叫号、帮办代办等服务,避免了办事群众两头跑。

自2020年1月6日起,青岛社保、医保还创新推出“社保、医保、银行三合一”经办服务新模式, 46项社保、医保业务可到交通银行、农商银行的50个网点办理,打造“社保十分钟”服务圈。下一步,青岛社保、医保将联合自主开发“一口登录、一窗受理、后台分办”的平台信息系统,做到社保医保双系统协同运行、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经办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