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明年升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生活照料纳入护理保障

2017-11-27 20:34 半岛全媒体阅读 (2840)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青岛的失能失智老人,在享受长期护理政策按比例报销护理费用的基础上,期待已久的生活照料费也有望报销了。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局长刘卫国在11月26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论坛”上表示,青岛准备从2018年起对现行长期护理制度进行升级改造,将生活照料纳入护理保障范围,建立全人全责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
在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失智专区,失智老人们跟随护理人员做手指操。
护理保险5年支出12亿 个人日负担仅4.2元
在中国,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衰老和疾病并存的“带病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大多失能失智老人高龄、空巢、生活不能自理、缺乏照料,自身遭受巨大痛苦,家庭深陷无奈,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医疗资源挤占严重,照护问题已成重大社会民生问题。
而青岛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城市。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青岛老龄化率21.3%,高出全国4.6个百分点,其中,失能失智老人近30万,完全失能和重度失智者近10万,照护需求巨大。
针对这一难题,2012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身体失能人员为主要保障对象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障制度;2015年,成为人社部15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又将失智老人纳入其中。
在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上,青岛针对重症失能人员、终末期及临终关怀人员、选择居家养老人员及农村失能人员设计了专护、院护、家护、巡护四种护理服务形式,精准解决他们的现实需要。在失智老人的长期护理上,实行“失智专区”管理,分长期照护、日间照护和短期照护三种方式。
青岛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护理政策,将老人的医疗护理和养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对于护理费用的报销力度很大。参保职工报销90%,参保居民报销60-80%,人均床日费用56.2元,个人负担仅4.2元。
五年来,青岛护理保险资金累计支出12亿元,给近5万名失能失智人员提供了照护服务,平均年龄80.4岁,享受失智待遇最长者100岁。其中,1.5万多名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平均在床生存时间310天。
平均每月两三千元 盼生活照料费用报销
“青岛的长期护理政策真好,要是生活照料费用能再报销一部分就更好了。”陈先生的老母亲前年脑出血抢救过来后,就失去了自由活动能力,只能卧床被人照顾,后来被送到一家民营医院,享受长期护理的政策。
陈先生告诉记者,在这家医院,自己为母亲办了“专护”,有专门人员护理老人,照顾老人生活。老人在医院的花费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医疗护理的费用,还有一部分是生活护理的费用,医疗护理的费用能报销90%,但生活护理的费用是不能报销的。陈先生说,两部分的费用差不多,每月都在3000多元,医疗护理费用报销完后,一个月就花三四百,生活护理费用全得自己掏,负担也挺重的。
记者采访获悉,失能失智老人住在具有长期护理资质的民营机构,每个月的生活护理费用在20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虽然与自己请保姆的费用相比,生活护理费用便宜不少,但是日子长了,不少家庭还是感到了经济负担。
目前,青岛全市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发展到638家。其中,民营机构占95%,承担了98%的业务量,成为护理服务的绝对主体,生活护理费用也是失能失智老人躲不过的一笔账。
但是,因为生活护理与医疗离得比较远,这部分费用的报销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明年升级护理保险制度 生活照料纳入保障范围
不过,失能失智老人生活照料报销空白的问题,从2018年起,将得到逐步解决。
市社保局局长刘卫国在首届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论坛上表示,对于长期护理制度,青岛将继续改革创新,着手对现行制度进行升级改造,单独架构制度、多元筹资,更好地从制度上解决失能失智人员照护问题。
刘卫国提到,青岛将为完全失能和重度失智人员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在原来医疗护理基础上,将生活照料、功能维护(康复训练)、安宁疗护等纳入护理保障范围。其中,生活照料内容重点以技术性较强的或家庭照料者不能独立完成的事项为主,摆正政府和家庭的角色定位,不大包大揽。
将生活照料纳入护理保障范围,对社保资金提出更高的要求。刘卫国指出,必须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政策的可持续。
青岛升级版的护理保障制度,护理保险资金由原来单一从医保基金划拨,向单位、个人、财政、医保等多渠道筹资机制转变。单位和个人缴纳、医保基金划拨比例分别为缴费基数的0.2%、0.2%、0.3%,财政每年每人补贴30元。年筹资总额约11亿。
引入“全人”理念 建立医养康护一体
刘卫国表示,升级版的护理保障制度,引入全人的理念,建立医、养、康、护一体的全人全责护理服务模式。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虑其需要,由一家护理机构全面负责为其提供所需的急性期后的维持性医疗、长期护理、生活照料等整合式的照护服务。全人全责的模式重在服务的整合,质量的保障,效率的提升。其中的整合不仅体现在服务的整合和提供服务机构的整合,还包括政策、管理、信息咨讯等各方资源的整合和无缝衔接。
“传统的对护理保险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以人为中心的整合理念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刘卫国认为,在构建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过程中,随着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全方位的照料服务的提供,有必要构建新型的护理服务模式。引入全人的理念,建立医养康护相结合的全人全责护理服务模式,符合中国社会保障发展一般规律,符合我国衰老和疾病并存带病老龄化的现实需要。
刘卫国还提到围绕健康中国新理念,将保障关口前移,延缓失能失智、缩短失能失智时间。建立延缓失能失智预防保障金,每年从职工和居民护理保险基金中分别按不超过1%的比例划取,统一用于职工和居民失能失智预防工作。
■借鉴
长期照护世界难题 与医疗衔接是趋势
据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面临着老龄化挑战和严峻的长期照护难题,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护理保险制度被普遍采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际运行中,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制度的严重分割,不仅影响到服务的连续性,也造成资源浪费,出于满足服务需求和控制费用等多方面考虑,一些国家和地区先后着手改革。将医疗、长期护理和生活照料服务进行无缝衔接,是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解决制度简单割裂的新趋势。
美国过去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各自进行,分割明确,但运行十几年之后,2011年美国政府专设一个医疗与照顾的协调机构,主要协调政策冲突、协调给付、质量提升。并引入全人全责理念,试点老人全包式照顾项目,项目从最初的1个试点,发展到2016年32个州的118个项目点。实践证明医疗和生活照料进行整合服务,既避免了高龄失能者对传统医疗的过度依赖和浪费,又解决了原来单一生活照料模式的弊端。
编辑:刘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